《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最近,有一档节目很火——《女儿们的恋爱》 。尤其是上期,郑爽和张恒的相处模式瞬间上了热搜,也让张恒被很多人骂。看这段的时候,说实话,我也很气,因为我看到郑爽一味地在示弱,而张恒一直在掉脸。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1、女孩一味示弱和低姿态,不是好事

我把自己带入到了父母的角色,我就在想:要是我女儿以后这样被男朋友对待,那我肯定会心疼“死”的。

心疼的点在这:郑爽和张恒因为公司新样品衣服的问题,有了不同的审美意见。张恒觉得挺好看,而郑爽觉得跟自己想要的东西还差点感觉。

就从郑爽不断否认衣服开始,张恒一直就掉着脸,一副很不爽的表情,内心OS是“你怎么这样,之前不是都通过的事情嘛”,但是这些话他并没有摆在明面上说,而是开始持续冷暴力。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这这个过程中,郑爽一味地示弱,主动打破沉默跟张恒说话,主动拉他的手,承认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甚至还当着摄像机的面表白张恒,说很爱他。

可是张恒呢,丝毫没有任何变化,全程掉脸,没有任何想哄哄女朋友的举动,一副高高在上的高冷样。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郑爽的种种示弱举动,让我想到一个词:讨好型人格。女孩一味示弱,很可能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2、什么是讨好型人格?有什么特点

青年作家蒋方舟曾经在《奇葩大会》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么多年来,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中,他始终扮演讨好别人的角色。

工作中总是害怕和同事发生冲突,有时候为了避免矛盾,愿意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生活中,对待最亲密的男朋友,都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害怕因此给对方心中的自己留下瑕疵。很多时候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开心,这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我们很难想象,像她这样优秀的才女,骨子里肯定都是孤傲,怎么会有这样的低姿态。

但是从她的描述中我们发现,“讨好型人格”真的不分人,很多越是优秀的人,好像越容易走入这个怪圈。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害怕让别人失望的心理也就越重。

但是为什么现在“讨好型人格”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讨伐呢?

那是因为,生活中越是讨好型人格,活得越累,越容易被人忽视她的好,受到的待遇越不好。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从小极力迎合身边的人,她努力扮鬼脸逗笑别人,希望能得到父亲的关注与爱。童年松子用一种近似滑稽的方式,去引起他人的关注,最终却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换来了悲剧的人生。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当然,很多“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隐藏在父母对孩子一点一滴的教育中。

3、“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说到“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多半跟父母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无外乎以下几种教育方式,最容易培养出孩子的“讨好型人格”——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 对孩子要求太高

从小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事事都要求孩子要做到完美,以至于长大后孩子很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在乎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同。

为了使得别人保持对自己的好印象,甚至不惜委屈自己,迎合别人,只要别人满意,自己的感受是无关紧要的。

  • 孩子内心曾经受到过伤害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小时候受到过伤害,比如被孤立、被暴力对待等等,这类型孩子讨好别人的原因是渴望被爱,在他们尚且幼小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肯定就愿意和我成为好朋友了。”

  • 打击性教育方式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还有的家长崇尚“打击性教育方式”,他们总是说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即使孩子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他们还是习惯性“打击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一旦肯定和表扬,孩子会骄傲。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但是事实证明,“打击性教育”方式只会培养出自卑的孩子,自卑就会容易“讨好”,长大后说不好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 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

父母之间存在暴力的家庭,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爸爸家暴妈妈,或者父母经常互相拉扯,那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他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父母之间的关爱,因此他会丧失对家的安全感,甚至有一种害怕和忌惮。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有“讨好型人格”,因为他生怕别人的不开心是因为自己的不够好。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4、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避免“讨好型人格”

· 让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好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就拿郑爽的性格而言,按理说郑爽的外在条件和目前现状,她应该是有很强的优越感,并且很自信的。但是她的种种表现,为什么都让人感觉自卑感很强呢?

想到了郑爽和张翰的那段恋爱,记得当时有说郑爽觉得自己不好看,配不上张翰,甚至去整容。

这就让我理解不了,因为在我们路人看来,不管是外形还是能力,郑爽跟张翰是势均力敌甚至略胜一筹的啊,他为什么会说出这么卑微、这么弱势地位的话。深究下去,可能跟她从小的教育有关。

记得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郑爽爸爸说小时候对郑爽要求很高,她自己对自己要求也会比较高,我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以至于现在的她,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深刻,稍有不满意,就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 努力保持孩子性格中最本真的部分

很多时候,家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培养孩子,想要孩子学习好,逼着孩子学习各种才艺、礼仪。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生遗憾,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让孩子失去了自我。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记得有一季《爸爸去哪儿》里,杜江带着儿子嗯哼参加了。其实在播放前两集的时候,很多人是不喜欢嗯哼这个小朋友的。觉得他自私、自我,那是因为嗯哼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懂得分享、乖巧顺从。有什么不开心就直接表现在脸上,自己的东西不想分给小朋友就会直接说出来。

但是,看到后边的时候,观众都深深地被这个小男孩打动了,因为他才是小孩子中少有的“做自己”的典型,当然,这跟杜江夫妇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分不开。

杜江给嗯哼写过这样一封信 : 你是我的希望,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与你无关。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一夜长大的残酷,希望你像现在这样,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做一只可爱的小怪物。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所以,家长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做自己,保持他最本真的部分,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给孩子造成一种“只有按爸妈的意愿做才会得到爸妈喜欢”这样的错觉。

· 讨好别人的前提是要先爱自己

难道在乎别人就一定有错吗,何炅曾经就“讨好型人格”说过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他说:只要你是在爱自己的基础上,是以自己觉得舒服的状态去对别人好,这样做了,你自己的心理会因此舒服,会很有成就感,会觉得很开心。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有多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做什么举动去取悦别人,前提是一定要自己觉得舒服,没有委曲求全,没有觉得我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了别人。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再去讨好别人,这样才是恰到好处的。

《女儿们的恋爱》:郑爽的低姿态,其实是隐形的“讨好型人格”

正如蒋方舟在《奇葩大会》里对“讨好型人格”总结的那一段话,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真心希望在未来的人生里,每个“讨好型”的人都有人疼、有人爱,活得更恣意洒脱,不必再小心翼翼地讨好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