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快乐教育”——怎么看阅读量136万,至今还有争议的文章

2018年2月在今日头条回答了一个问题:哪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阅读量达到了136万。这个阅读量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关心教育的人很多;二是希望孩子们学习快乐的家长很多;三是质疑的人不少。

再谈“快乐教育”——怎么看阅读量136万,至今还有争议的文章

这不,今天早晨,打开头条,看见了这位留言:教育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成年人都不一定有向上的心,你想多了吧?

这个话里有些道理。虽然我感觉到了有那么点火药味。同时,我感觉到对于教育很多人是缺乏常识的。因此,又动了念头,再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教育常识。


再谈“快乐教育”——怎么看阅读量136万,至今还有争议的文章

首先,教育不等于快乐,同样,也不应该等同于痛苦。你看,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学习拿筷子。父母不让他拿,怕戳着。小孩子不肯呀。他尖叫抗议。小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天生是有好奇心的。你说,这个时候的孩子,他能是不快乐的吗?他在学习的,他也是快乐的。是不是?

只是后来,孩子进入了学校。慢慢的,什么时候变得不快乐了,也不爱学习了。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没人知道。

不过,有这样的一些家长和老师,他们认为教育是不快乐的。那么,小孩子读书不快乐,有什么稀奇的呢?因此,没人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问题。于是,我们看见的是,背不下,打!默不了,打!读不了,打!

最后,孩子抑郁了,甚至跳楼了。

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快乐学习。换句话说是,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学习。这样就能学得快,脑袋灵活,思路清晰。这是为什么呢?

教育常识第一点:情绪紧张,会启动人作为动物本能的逃跑模式。

也就是说,气氛不对,孩子感觉到危险,他作为高级动物,最先的反应是“逃”,绝对不会是学习。逃不掉的,只好装死。这就是为什么你说什么,孩子都不听的原因了。“死”掉了嘛,不反应了嘛。

学习需要时时刻刻知道脑袋蹦出来的是什么。如果情绪紧张,脑袋一片空白,无法思考,学习自然不会发生。还谈什么学得好学不好呢?

保持一种让孩子觉得安全的环境气氛,学习才有机会发生。气氛紧张,孩子担心挨打挨骂,应急模式里是没有办法好好学习的。

教育常识二:快乐学习不等于放纵孩子。有人一看,快乐学习,立刻冷嘲热讽起来。还有人说自己对孩子实施了快乐学习,现在后悔不已。


再谈“快乐教育”——怎么看阅读量136万,至今还有争议的文章

这里,我们说,快乐学习就是学习时气氛愉悦。如果把整个学生时代,都交给孩子,让他怎么高兴怎么来。那是放纵。尺度和规则都不讲究,自然难以成才。

教育常识第三点:一提到学习内容,孩子在脑袋里能够立刻蹦出来,秘密是孩子学习的通道很适合他。人们记忆的最初形式是图片。关注你的脑袋,比如,你看到“苹果”、“飞机”“天空”这样的词语,脑袋里蹦出来的是什么?

因此,人们看到文字后,在大脑里对文字进行了转化。这个转化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表象。再举个例子,看到“钉子钉在墙上”这句话,你脑袋里蹦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是1、2还是3?脑袋里出现的东西很重要。再如,画一个立方体。有几面是正面对着人的呢?这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了。


再谈“快乐教育”——怎么看阅读量136万,至今还有争议的文章

这些与脑海画面有关的,我们称为视觉。可是,我们大部分学校教学的方式大都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孩子接受学习内容多通过听觉学习。如果,孩子的听觉系统不发达,或者视觉系统发达,或者感受较敏锐。那么,孩子在学习中就会遇到困难。于是,他学不会了。学不会了,自然就不快乐了。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快乐,家长和老师还要打骂。孩子能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