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江湖丨金庸嘆英雄氣短總流淚,古龍嘆人世無常總流血!


“金庸的江湖再遠都有一座廟堂,古龍的廟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這句話是從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變化而來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與江湖,正是相反相對的兩極:廟堂是高高在上的朝廷,江湖是遼遠的草莽社會。


同樣是江湖丨金庸嘆英雄氣短總流淚,古龍嘆人世無常總流血!


金庸先生的故事,長嘆英雄氣短,讀罷總是讓人流淚;

古龍先生的故事,長嘆人世無常,讀罷總是讓人流血。

金庸寫俠客,古龍寫浪子,金庸寫武林,古龍寫江湖,金庸寫山河,古龍寫天涯;

金庸先生的江湖,說到底還是講究「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龍先生的江湖則是「喝最烈的酒,殺最狠的人,愛最愛的人」。


同樣是江湖丨金庸嘆英雄氣短總流淚,古龍嘆人世無常總流血!


這就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這兩人江湖的不同。

金庸先生小說背景,總是以大的社會組織的矛盾為背景。滿漢矛盾,宋遼矛盾,宋金矛盾,宋元矛盾,其中又有正邪之爭。金庸先生的武俠人物,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衝突中產生的,他必然要面對這樣的衝突,金庸先生所要寫的,就是在具體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中人的可能性。

廟堂,於金庸而言,可能是一種敬畏感,甚至是一種榮譽,可以捨身取義,可以悍不畏死,可以雖死無悔,用眼淚,鮮血,生命來保護,來維持的東西。它的存在,讓一切才看起來正常,有序,而不至於變成無法無天的社會。所以江湖再大,武功再高,總有個叫廟堂的五指山,任誰神功蓋世,無可匹敵,依然臣服其腳下。其筆下的武林人物,雖處江湖之遠,卻常有一顆報國之心。像明教、紅花會、天地會這樣立志驅逐韃虜。


同樣是江湖丨金庸嘆英雄氣短總流淚,古龍嘆人世無常總流血!


金庸小說總是融合江湖,野史,國家,人物,情感別開生面,在時代的格局中描寫人物的個性,人物的愛恨情仇!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與乾隆!另外描寫野史中海寧陳閣老與乾隆的家事!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乃至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鹿鼎記一個個脈絡清晰的歷史卷軸鋪展開來,每一個人物都似乎有所關聯。

古龍先生的作品,則基本上沒有上述那些社會和歷史背景,他拋開具體的歷史環境的時空限制,純粹用感性的筆法直接探入人性,探討現實人生。


同樣是江湖丨金庸嘆英雄氣短總流淚,古龍嘆人世無常總流血!


古龍小說中的人物,縱然身在廟堂,卻內心向外自由自在快意恩仇!筆下最精彩的一個人物——小李探花李尋歡,縱然高中探花,最終依然隱遁於江湖,做一個閒雲野鶴。江湖,即是自由。《離別鉤》裡有世襲侯爺狄青麟和小捕頭楊錚的險惡斡旋,所以上官金虹當然會敗給李尋歡,快活王又豈能永遠逍遙關外?狄青麟當然躲不開楊錚離別鉤的利刃,魏無牙又怎麼能讓小魚兒,花無缺困守囹圄?江湖,於古龍而言,是一種歸宿,是一種存在於人心和人心之間的最高法則。


同樣是江湖丨金庸嘆英雄氣短總流淚,古龍嘆人世無常總流血!


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人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所謂左中右,就是權力鬥爭,就是廟堂。而這句話,正是金庸小說的寫照,有人的地方就有廟堂。

江湖夢,廟堂夢,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兩極。你銳意進取,心懷天下,看到的就是廟堂;你避世隱遁,獨善其身,所處的就是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