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瀾的魔幻語言學

渡瀾的小說《諒宥》開頭寫太陽,有這樣一句:

“昨日的太陽被一朵巴林石一樣的紅色雲彩敲碎,稀里嘩啦掉進了哈日鬧亥湖裡。”

這是一副夕陽落入湖裡的相對靜止的晚景,被作者的魔幻語言完全重置了。請細讀:

1.按照常理,太陽是完整的,雲彩是破碎的,但按照作者的視覺,雲彩把太陽分割成破碎的了,作者按照這樣的主觀感受,把原本的本相顛倒了過來,說太陽是破碎的雲彩是完整的。

2.作者不僅把本相顛倒了,進而自主地認為眼前的這幅圖景不僅是一副顛倒的圖景,還是一副動態的圖景,敲碎是一種作者主觀添加進去的動作。這樣就形成了兩層意象而不僅僅是單層意象,這樣,意象就突然豐富起來了。

3.請讀者注意作者把雲彩比喻為巴林石這個細節,這個比喻不是隨手拈來的,這個比喻是為雲彩“敲碎”太陽這個意念動作做鋪墊的。這說明作者編織意象時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起碼是想著前後的連綴呼應的。

4.也就是說,作者不僅在一個意象上疊加有一個意象,使其豐富複雜,而且在不同意象之間還縫補連綴,讓意象之間的聯繫也呈現出一種經過加工過的狀態,令細心的讀者賞心悅目。5.第二句話又出現一個新的意象,(太陽)稀里嘩啦掉進了湖裡,如果我們還原本相,太陽並沒有掉進湖裡,這僅僅是一種美妙的視覺差,一般人們寫太陽掉進湖裡已經具備相當的詩情畫意了,但是作者寫太陽“稀里嘩啦”掉進湖裡,這又形成兩個意象,一個是承接上句太陽被敲碎掉下來的動態,寫這種動態的聲響效果,要知道夕陽西下是沒有聲響的,這種聲響是作者應接前一個意象動作“敲碎”而順其自然地產生的,我說順其自然好像挺簡單挺容易似的,從事過寫作的人才能體會到這一連串的文字靈感來之不易。

6.這“稀里嘩啦”的聲響不僅僅是寫太陽,也是在寫湖水,湖水的波紋將落日呈現出支離破碎的狀景,作者用寫聲響的辦法來寫靜態的湖面,這是又一個意象。

7.兩句話出現多重意象,太陽與雲彩的主客體反轉,無動作與有動作的出現,無聲與有聲的替換,湖面與夕陽的反襯,居然不重樣,這應該是詩的寫法了。

8.短短兩句話,寫出多個意象,如此密集,如此順暢,讓讀者閱讀起來不感覺做作,不感覺突兀。這好像不是寫作技巧,而幾乎是渾然天成。

9.閱讀這樣的句子,這樣的小說,萬萬急不得,如果讀者使用手機閱讀,使用有聲讀物閱讀,能準確捕捉到如此密集繁複的魔幻意境,那你估計也是個神人,而大多數讀者很可能就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地溜過去了,甚是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