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爱人》:惊悚背后,是对婚姻的三重拷问

《消失的爱人》这部豆瓣8.7高分的电影是由美国大卫·芬奇所导演的,本·阿弗莱克和罗莎曼德·派克主演的悬疑惊悚片。电影主要讲述男主角尼克在结婚五周年那天发现太太艾米突然消失便立刻报案。警方根据艾米留下的日记本怀疑尼克就是杀害妻子的凶手。在影片最后揭露真相:原来这一切都是妻子艾米为了报复丈夫尼克将她心里“美好爱情”杀死而精心布下的局。

《消失的爱人》:惊悚背后,是对婚姻的三重拷问

消失的爱人

这部影片获得“第18届好莱坞电影奖”、“第26届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奖”等诸多国际大奖。电影用反转情节为我们演绎了婚姻中夫妻从相爱到相杀的过程。然而,到底是什么让两个人从一见钟情走到相爱相杀的地步?真正的亲密关系究竟该如何建立?这正是电影《消失的爱人》带给观众的思考。

灵魂拷问之一:感情中,你是否有过“晕轮效应”?

晕船效应,又叫“成见效应” 、“光圈效应” 指的是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品质会掩盖人们对对方其他品质的正确了解。人们往往会形成点概面或者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在男女交往的感情初期,往往因为被对方身上的某些特质所吸引,就容易把对方当成一个完美的人。比如电影《阮玲玉》中,阮玲玉刚认识导演蔡楚生,听到他谈论自己拍《新女性》这部电影的初衷,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勇敢又有担当的男人,便因此心生爱慕。可后来阮玲玉在出席法庭打官司前几日,她请他带自己离开,他拒绝了。这时候阮玲玉才发现原来蔡楚生内心是个软弱认怂的男子。

《消失的爱人》:惊悚背后,是对婚姻的三重拷问

爱情就是这样,当我们被对方的特质所吸引,就容易认为这个人便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完美恋人。同样,为了能吸引对方爱上自己,我们也让自己表现的十分完美。

《消失的爱人》里,艾米丽在日记中描述第一次与尼克相识的情形:“今天我很开心,遇到了一个贴心、帅气又酷毙的男人”,而尼克在访谈节目是这么描述与艾米初相识的感受:“她很迷人,我是个骗子。因为当我遇到了一个让我为之倾倒的女人,我假装自己很优秀”。

这就是爱情,一见钟情让人迅速堕入爱网,为了得到自己喜欢人的心,尽量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但这并没有错,就连雄孔雀看到美丽的雌孔雀都会主动展开自己五彩斑斓的尾巴让对方注意自己,更何况我们还是有智慧的人类。

走入婚姻的两个人在时间的拉扯中发现内心认为的完美恋人原来只是普通人,甚至成了自己厌恶的人,我们该怎么面对这种反差呢? 电影《消失的爱人》给我们完全展示了一个负面的处理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

如果不认真对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可能造成比离婚还可怕的后果。

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与自己的伴侣保持亲密关系,正确学会处理婚姻中的问题呢?这需要我们继续对自己灵魂进行拷问。

《消失的爱人》:惊悚背后,是对婚姻的三重拷问

灵魂拷问之二:你是否对伴侣有过“愿望投射”?

艾米后来将尼克称为:“懒惰,撒谎,劈腿”的男人。在结婚四年后,她已经非常厌倦眼前的这个男子。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结婚三年就很容易痛恨自己身边的伴侣。但是,就算尼克婚后变得再懒惰甚至出轨,也不至于让艾米有想要同归于尽的做法。那么,到底是尼克的什么行为是艾米真正无法忍受的?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愿望投射“,指的是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他人身上。通常我们会把自己从小到大渴望但未曾得到满足的需求投射到我们的伴侣身上。但当你发现他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这时你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你便开始抓狂,开始极度厌恶对方。

电影《消失的爱人》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艾米的父母以自己创作书中的主人公小魔女的成长轨迹来培养自己的女儿。艾米从小在父母掌控下长大,所以她希望拥有的是听她话,能被她掌控的伴侣。当然,尼克就是这样的人。

尼克是一个农村出生怀着梦想闯荡大城市的凤凰男,爱上“白富美”艾米,她本人还是耶鲁大学心理学讲师。面对两人之间如此大的差异,他为了留住自己爱的女人,便事事依着她,听她的安排。比如,她在结婚一周年送他笔记本希望他开始写作,后来他就真的开始埋头写作成为一名作家;她喜欢玩寻宝游戏,他便一直假装也很喜欢陪她玩,就连艾米也说,是自己造就了一个梦中情人。

《消失的爱人》:惊悚背后,是对婚姻的三重拷问

可是这一切被经济危机打破了。因为父母需要用她信托基金的钱,尼克不开心,他第二天就买了游戏机和笔记本电脑作为抗议。这也是他反抗的开始。作为心理学家的艾米立刻意识到尼克的对抗,觉得自己主导地位受到威胁。两人产生争执,他们感情开始出现裂痕。她之所以痛恨尼克,因为一切平衡被打破了,她再也不能掌控尼克,她一直渴望维持的完美婚姻模式倒塌了。

《消失的爱人》:惊悚背后,是对婚姻的三重拷问

灵魂拷问三:当一切幻想破灭,我们该如何对待亲密关系?

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一封信》里这么写: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的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对待伴侣造成的反差,我们要知道,即便是伪装也是善意的。那是人性的弱点,发自本能的只是因为你的美好让对方想变的更好去成为与你能相匹配的人。所以当伴侣身上美好的光环褪去,当两人在相处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我们要学会理性对待和处理。

第一,进行自我自省,找到问题的本质根源。人们常说,你伴侣身上让你厌恶的地方一定是当初你爱他的点。在反省过程中也能重温当初那些美好的回忆。当你意识到自己爱上对方的原因,就该深层次去挖掘,我究竟为何会因为这个原因爱上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两个人婚姻里离不开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艾米就是因为从小被父母掌控人生,她内心渴望的是自己去主宰一切,才会爱上对她言听计从的尼克。

只有当我们了解到自己内心深处对伴侣的“愿望投射”来源,才能找到正确方式去化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进行自我灵魂拷问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它有可能需要揭开你尘封多年的内心伤疤。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维持你的婚姻,而且也可以是治愈你内心隐蔽的伤痛。

第二,与自己内在的伤痛和解,自我治愈。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方式去处理。

1.通过阅读书籍或者咨询相关心理学人士,找到解决方案。著名心理学家张德芬曾讲过这么一个案例:一对夫妻找她做情感咨询,原因是他们的夫妻生活的不和谐严重影响了婚姻质量。后来在情感修复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一切的根源是太太在小时候曾被邻居性侵,导致她对性行为心理有抗拒。通过相关的治疗目前他们感情已经越来越好了。有时候,如果我们遇到自己无法修复的内心问题,不妨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可以通过跟你的伴侣正确地沟通,让彼此更加理解对方。比如你在丈夫生日那天特意准备了晚餐并且打扮的漂亮等他回来。但他到家看到这一切并没有你想象中的激动和也没对你感谢,你觉得非常受伤。这时你就该静下来想想为什么自己会觉得非常失落。接着你可能会想起小时候有一次你在妈妈生日那天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她买了生日礼物可她却说你浪费钱,你觉得十分伤心认为妈妈并不爱自己。所以,伴侣这次行为只是触碰到你内心隐蔽但又敏感的区域,让那时候的失落感重新出现。

你可以在事后跟你的伴侣说:“亲爱的,你看到我为你做的这些并没有觉得很开心,这样让我觉得很失望,我觉得自己不被你爱,因为小时候我为我妈妈也这么做她也让我觉得很不受尊重。”你的伴侣听完了可能会说:“亲爱的,我不是不感激,只不过没有表现的特别明显,记住我是爱你的。”在他了解你行为背后的意义,相信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忘你跟你表达爱意。

3.学会降低对他人的期望,丰富自己的内心,用爱包容对方。卡尔·荣格曾说:“我们的外部境遇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向外投射。”当你觉得你伴侣很糟糕很懒惰因为他每天吃完饭都不洗碗而去打游戏,你们总是要为这点小事争吵闹的很心烦。其实,只要你不觉得他打游戏是一种懒惰行为,而是工作后的放松方式。饭后洗碗也不是你必须做的,你可以买个洗碗机就可以轻松搞定每日的洗碗烦恼。

找到婚姻中矛盾的根本点,降低对伴侣的预期,改变在婚姻中通过权力斗争达到自己的目的,用爱的方式去思考和处理婚姻中问题,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荣格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利就不存在了;当权利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在婚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观照自我的内心,识别出自己内心缺失的部分进行治愈,同时用爱包容对方。这样,你们的关系必然越来越亲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