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現代人應有的氣質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現代人應有的氣質

清末文史學和考證學的大師王國維先生留給我們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這是一部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文學批評著作,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在以往詞論界裡,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是深遠。它以“境界說”為核心,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彰顯了王國維先生獨樹一幟的思想。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王國維

其實可能大家提到《人間詞話》,往往最深刻的印象是王國維老先生的三境界: 第一重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在指成大事者不可無明確的目標和為之付出努力的執著。第二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意在指為所追求的事物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仍然心甘情願為之付出一番艱苦奮鬥,最後雖然憔悴消瘦卻無怨無悔。最後一重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先生認為的最高境界,對自己追求的東西專注且反覆研究,經的了寂寞,耐得住孤獨,當一切融會貫通後就會有所發現和領域,但是回過頭來時會發現原來之前所追求所為之執著的東西已經並不是那麼重要了,它們其實一直都不曾離開過,但是這時會發現時間真的不多了。

詞以境界為最上。意境僅是一種外露的氛圍,而境界則是無處不在,且深藏、潛行於作品之中的個人精神境界與純粹,袒露作者的性情世界與內心獨白。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所謂文學即人學,王國維先生提出的“境界”之說比“意境”更開闊更準確,“意境”僅僅是詞所營造的氛圍,所表達的情感,而“境界”則是從詞裡鋪展開來的個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種純粹。純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說的單一,或者用簡單就可以概括的去偽存真,純粹指的是精神世界裡的乾淨,這樣的乾淨才能夠散發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那麼怎麼理解這三重境界,它們是否只是王國維先生詞意上表達的意思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這與我們自身素養和學識都有關係,在當下浮躁且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又是否還可以靜下心去細細品味前人的睿智?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現代人應有的氣質

其實當下正需要《人間詞話》這樣的必讀指南來提升自己的修養和境界,我們的見識和素養其實都藏在我們所讀過的書裡面,而培養一種真正成熟且溫潤的氣質,並不在於獲得了多少成就,它表現在我們對周遭萬物是否有不一樣的思考和理解,是否有見過世面的從容淡定,是否能幫助自己脫離當下困境。

詞話有三境界,人同樣也有,而《人間詞話》或許能在我們的氣質養成上有本源的指導。“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氣質。

關公夜讀春秋,一刀一燭,得失寸心知。人若真心讀書,便可不求其他,只就找個地方,點盞燈火,自然看的舒服。只一個人,抱一顆心,自己讀,自己明白,其中的收穫與體驗都不必言說,更無需求的別人的認同。所以有古人長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就是如此。而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所提及人生的三個境界,其中的第三層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誠然,讀書是最廉價的娛樂,人在低谷,又最能靜得下心來讀書。而一刀一燭,得失寸心知,其實又何嘗不是對讀書這等孤獨修行的總結?

在這個充斥功利的世道,沒有幾個人明白,讀書只是一種為有限的生活注入無限樂趣的事情。其中讀到的歡樂與悲傷、光明與黑暗、美景與險阻,都只是在寸心之間創造愉悅的佐料。只有拋卻了功利的心態,才有可能品嚐到因見識而發酵出的佳釀。不帶著功利去讀書的人,才能廣有涉獵;而只有廣有涉獵的人,才能夠從中得到不一樣的人生視角。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文天祥在訓子文中曾說過:“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如果一定要給讀書找一個所求,這可能就是唯一的目的。但是不論去學什麼,都離不開運用,只不過是實體和精神運用的區別而已。倘若讀了諸多國學,如果自己的思維、見解、能力都沒有提高,那麼你就是一個巨大的兩腳書櫃。“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意思是:人一味讀書卻不能實踐中應用,那隻能增長浮誇和華而不實的作風,這不能稱能人,但是你一味地去做卻又不肯讀書,這也是不會明白真理的,時常處事偏見。

閱讀給人帶來的真正收穫絕非文字本身,而是其背後所引發的思考。人縱不能遍閱群書,但是思考可以讓人在“讀”的同時,從本身的舊知裡生出“新知”、發現問題,這個過程可以算得上是知識積累的“快車道”了。每當發現新的東西,我們需要依靠原有的認知對它做出判斷,結局無非是接納、或者擯棄,而“接納”在很多情況下是打碎自己原有知識體系並且重建的過程。即便是擯棄,也需要經歷深熟的求證,亦是對自己舊知的一種鞏固。認識到了這一點,“讀書”才開始慢慢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讀書。

對於現代人來說,“閱讀”並不是最迫切的需求,他們內心還有所謂的“信息焦慮”,其實重要的是去保留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讓讀書變得更加異彩紛呈,而且也讓自己切實體會到把所看、所學化為己用的那種滿足感。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

王國維先生對學術的純粹,對詩詞詩話的理解之通透,誠惶不敢妄議。那就說說現代人中也同樣讓很多人欽佩、欣賞的一位吧,那便是梁文道先生。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鏘鏘三人行》,這是一檔談話類節目。由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進行研究,並各抒己見,但卻又不屬於追求問題答案的正論,而是俗人閒話,一派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中的豪情,達至融匯信息傳播,製造樂趣與辯析事理三大元素於一身。

當看到竇文濤、許子東、梁文道三個人篤定地坐在桌前侃侃而談,而真正震懾到我們的是他們對談的深度、廣度。梁文道驚人的知識積累、竇文濤不形於色的控制力、許子東堅定的個人立場、馬未都廣博的人生閱歷,甚至偶爾出現在節目裡的孟廣美都打破了很多人以往印象中“李莫愁”、“名模”這樣單薄的印象。也正是因為他們,讓我們開始對“有知識的人”產生如此強烈的羨慕之情。

正如文中所提的,現代人應該具備“有趣”和“有思考力”,其實真正有趣的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其意義,這一點還是拿梁文道先生來舉例再合適不過了。不管是《鏘鏘》、《圓桌派》,還是之前客座的《奇葩說》,這個人永遠會給你一種他在很專心講話的感覺,這種“專心講話”就是他在思考的標誌。不論哪個人,他的旁徵博引都不是像表面看來那樣的“信手拈來”,他在一邊說話的時候,必然是一邊在自己大腦裡搜索各種有用的信息,並且一邊判斷這個信息是否能夠作為當下自己論點或者觀點的支撐。即使是閒聊,我們也要在說話的同時去判斷周遭的人對於我們話語可能出現的反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編排接下去要聊的內容、我們要用的表達方式、甚至是接下來的情緒走向。

這種思考,也不單單是指我們考量自己說話的內容,也包含了對其他人的反應的感知,而這種感知可以統稱為“傾聽”。在這需要更正一下大家對於“傾聽”這個概念的理解,傾聽不光是要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更需要關注到對方所要表達的情緒、話語中隱含的潛臺詞,甚至是猜測可能存在的詞不達意的地方。這樣綜合整理所有的信息,我們才能夠完成一場讓大家都舒適的對話,有趣不僅僅是你讓其他人覺得你有意思,更是要讓其他人覺得你有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一方面來自於“神秘感”、“深邃感”,另一方面則是這種相處時候的舒適感。

總結一下就是,想要變得有趣,首先你要變得有知識。借用梁文道先生的那句話,“不保證成功,也不一定有用”,知識只是點亮世界的靈光,可能當你變得有知識之後也未必能用它們點亮世界。但是,哪怕只是可以照亮你腳下的一方土地,而這,是你用知識的光感染別人的一個小小開端。

《人間詞話》這本書,當我們通讀的時候,就已經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去進行領悟,並非說作者所有的觀點和評價都是中正的,所以我們的“思考”才會更有趣更有價值不是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不用讀太多,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時間裡讀些好書,不僅滿足我們平時知識的運用,又能提升我們個人的修養,從而達到由內而外氣質上的提升。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人間詞話》2020年4月8日-果麥文化出品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往期精選

學人書單| 知識人 | 經濟金融 | 政治與法律 | 中國史 | 全球史與史學理論 | 社會學 | 文學 | 科學與藝術 | 哲學 | 編輯書單 | 通識讀本學人訪談| 蕭功秦| 伍國 | 楊福泉 | 劉清平 | 展江 | 寇延丁 | 陳映芳 唐小兵 | 俞孔堅 | 李猛 | 陶東風學人往事&逝者| 楊小凱 | 楊絳 | 揚之水 | 胡適誕辰127週年 | 高華逝世七週年祭 | 陳夢家

學人史料| 趙元任 | 錢穆 | 胡適逝世57週年 | 一瓣心香祭高華 | 一代文心 | 巫寧坤專題|余英時 | 蘇東坡 | 什麼是自由 | 讀書與思考 | 秦暉 金雁 | 院系調整 | 曹雪濤事件 | 中國領土 | 金觀濤 劉青峰

學人·思想的蘆葦

投稿、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