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清末文史学和考证学的大师王国维先生留给我们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它以“境界说”为核心,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彰显了王国维先生独树一帜的思想。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王国维

其实可能大家提到《人间词话》,往往最深刻的印象是王国维老先生的三境界: 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在指成大事者不可无明确的目标和为之付出努力的执着。第二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在指为所追求的事物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仍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一番艰苦奋斗,最后虽然憔悴消瘦却无怨无悔。最后一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先生认为的最高境界,对自己追求的东西专注且反复研究,经的了寂寞,耐得住孤独,当一切融会贯通后就会有所发现和领域,但是回过头来时会发现原来之前所追求所为之执着的东西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它们其实一直都不曾离开过,但是这时会发现时间真的不多了。

词以境界为最上。意境仅是一种外露的氛围,而境界则是无处不在,且深藏、潜行于作品之中的个人精神境界与纯粹,袒露作者的性情世界与内心独白。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所谓文学即人学,王国维先生提出的“境界”之说比“意境”更开阔更准确,“意境”仅仅是词所营造的氛围,所表达的情感,而“境界”则是从词里铺展开来的个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种纯粹。纯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说的单一,或者用简单就可以概括的去伪存真,纯粹指的是精神世界里的干净,这样的干净才能够散发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那么怎么理解这三重境界,它们是否只是王国维先生词意上表达的意思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这与我们自身素养和学识都有关系,在当下浮躁且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又是否还可以静下心去细细品味前人的睿智?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其实当下正需要《人间词话》这样的必读指南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我们的见识和素养其实都藏在我们所读过的书里面,而培养一种真正成熟且温润的气质,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成就,它表现在我们对周遭万物是否有不一样的思考和理解,是否有见过世面的从容淡定,是否能帮助自己脱离当下困境。

词话有三境界,人同样也有,而《人间词话》或许能在我们的气质养成上有本源的指导。“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气质。

关公夜读春秋,一刀一烛,得失寸心知。人若真心读书,便可不求其他,只就找个地方,点盏灯火,自然看的舒服。只一个人,抱一颗心,自己读,自己明白,其中的收获与体验都不必言说,更无需求的别人的认同。所以有古人长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实就是如此。而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所提及人生的三个境界,其中的第三层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诚然,读书是最廉价的娱乐,人在低谷,又最能静得下心来读书。而一刀一烛,得失寸心知,其实又何尝不是对读书这等孤独修行的总结?

在这个充斥功利的世道,没有几个人明白,读书只是一种为有限的生活注入无限乐趣的事情。其中读到的欢乐与悲伤、光明与黑暗、美景与险阻,都只是在寸心之间创造愉悦的佐料。只有抛却了功利的心态,才有可能品尝到因见识而发酵出的佳酿。不带着功利去读书的人,才能广有涉猎;而只有广有涉猎的人,才能够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人生视角。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文天祥在训子文中曾说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如果一定要给读书找一个所求,这可能就是唯一的目的。但是不论去学什么,都离不开运用,只不过是实体和精神运用的区别而已。倘若读了诸多国学,如果自己的思维、见解、能力都没有提高,那么你就是一个巨大的两脚书柜。“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意思是:人一味读书却不能实践中应用,那只能增长浮夸和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不能称能人,但是你一味地去做却又不肯读书,这也是不会明白真理的,时常处事偏见。

阅读给人带来的真正收获绝非文字本身,而是其背后所引发的思考。人纵不能遍阅群书,但是思考可以让人在“读”的同时,从本身的旧知里生出“新知”、发现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算得上是知识积累的“快车道”了。每当发现新的东西,我们需要依靠原有的认知对它做出判断,结局无非是接纳、或者摈弃,而“接纳”在很多情况下是打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并且重建的过程。即便是摈弃,也需要经历深熟的求证,亦是对自己旧知的一种巩固。认识到了这一点,“读书”才开始慢慢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并不是最迫切的需求,他们内心还有所谓的“信息焦虑”,其实重要的是去保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读书变得更加异彩纷呈,而且也让自己切实体会到把所看、所学化为己用的那种满足感。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王国维先生对学术的纯粹,对诗词诗话的理解之通透,诚惶不敢妄议。那就说说现代人中也同样让很多人钦佩、欣赏的一位吧,那便是梁文道先生。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锵锵三人行》,这是一档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但却又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豪情,达至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辩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

当看到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三个人笃定地坐在桌前侃侃而谈,而真正震慑到我们的是他们对谈的深度、广度。梁文道惊人的知识积累、窦文涛不形于色的控制力、许子东坚定的个人立场、马未都广博的人生阅历,甚至偶尔出现在节目里的孟广美都打破了很多人以往印象中“李莫愁”、“名模”这样单薄的印象。也正是因为他们,让我们开始对“有知识的人”产生如此强烈的羡慕之情。

正如文中所提的,现代人应该具备“有趣”和“有思考力”,其实真正有趣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其意义,这一点还是拿梁文道先生来举例再合适不过了。不管是《锵锵》、《圆桌派》,还是之前客座的《奇葩说》,这个人永远会给你一种他在很专心讲话的感觉,这种“专心讲话”就是他在思考的标志。不论哪个人,他的旁征博引都不是像表面看来那样的“信手拈来”,他在一边说话的时候,必然是一边在自己大脑里搜索各种有用的信息,并且一边判断这个信息是否能够作为当下自己论点或者观点的支撑。即使是闲聊,我们也要在说话的同时去判断周遭的人对于我们话语可能出现的反应,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编排接下去要聊的内容、我们要用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接下来的情绪走向。

这种思考,也不单单是指我们考量自己说话的内容,也包含了对其他人的反应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可以统称为“倾听”。在这需要更正一下大家对于“倾听”这个概念的理解,倾听不光是要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更需要关注到对方所要表达的情绪、话语中隐含的潜台词,甚至是猜测可能存在的词不达意的地方。这样综合整理所有的信息,我们才能够完成一场让大家都舒适的对话,有趣不仅仅是你让其他人觉得你有意思,更是要让其他人觉得你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一方面来自于“神秘感”、“深邃感”,另一方面则是这种相处时候的舒适感。

总结一下就是,想要变得有趣,首先你要变得有知识。借用梁文道先生的那句话,“不保证成功,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可能当你变得有知识之后也未必能用它们点亮世界。但是,哪怕只是可以照亮你脚下的一方土地,而这,是你用知识的光感染别人的一个小小开端。

《人间词话》这本书,当我们通读的时候,就已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去进行领悟,并非说作者所有的观点和评价都是中正的,所以我们的“思考”才会更有趣更有价值不是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不用读太多,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读些好书,不仅满足我们平时知识的运用,又能提升我们个人的修养,从而达到由内而外气质上的提升。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人间词话》2020年4月8日-果麦文化出品

“有趣”且“有思考力”是现代人应有的气质

往期精选

学人书单| 知识人 | 经济金融 | 政治与法律 | 中国史 | 全球史与史学理论 | 社会学 | 文学 | 科学与艺术 | 哲学 | 编辑书单 | 通识读本学人访谈| 萧功秦| 伍国 | 杨福泉 | 刘清平 | 展江 | 寇延丁 | 陈映芳 唐小兵 | 俞孔坚 | 李猛 | 陶东风学人往事&逝者| 杨小凯 | 杨绛 | 扬之水 | 胡适诞辰127周年 | 高华逝世七周年祭 | 陈梦家

学人史料| 赵元任 | 钱穆 | 胡适逝世57周年 | 一瓣心香祭高华 | 一代文心 | 巫宁坤专题|余英时 | 苏东坡 | 什么是自由 | 读书与思考 | 秦晖 金雁 | 院系调整 | 曹雪涛事件 | 中国领土 | 金观涛 刘青峰

学人·思想的芦苇

投稿、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