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六部经,佛学里的俗文化,佛学学习笔记第34天

弥勒六部经,佛学里的俗文化,佛学学习笔记第34天

我们印象里的弥勒佛形象,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大胖子,一直是挺着大肚子笑逐颜开。搭配他的对联是:大肚能容,容进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遍天下可笑之人。

之前我们曾学过,佛有三十二相,这个形象的弥勒佛明显不具备三十二相,怎么还能是佛呢?这个大肚佛并非佛经里弥勒佛形象,而是五代年间的契此和尚。传说他身形肥大,经常背一个布袋,所以人称布袋和尚。他在临终前说过一个佛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就是当时的人。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契此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后来给弥勒佛造像就按照契此的模样来造。这个形象很有亲和力,所以很快就流行开来。

弥勒佛威严的形象大家也都看到过,只不过认不出来。乐山大佛就是弥勒佛,因为是按照三十二相的标准雕刻,所以没什么特点,不好认。

你在寺庙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上,一般可以看到三尊佛像并立,这叫三世佛。三尊佛像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合,最常见的是释迦摩尼居中,两边分别是过去佛燃灯古佛,一个是未来佛弥勒佛。意思是说弥勒佛是释迦摩尼的接班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回现身人间,度化众生。

这个未来的某个时间,实际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弥勒系经典的说法,弥勒是佛陀的弟子,在佛陀涅槃之间就已经小成,往生到兜率天内院,为那里的天人说法。弥勒会在兜率天生活四千年,但是你要知道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规则,兜率天的四千年折算下来就是地球时间五十六亿七千年万年。

兜率天内的生活是人类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生活。但是他毕竟不是修行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当弥勒在兜率天生死后,还会转生到人间,投胎到鸡头国的一个大婆罗门家庭,父亲是转轮王。至于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名字佛经里都有记载。

也就是地球时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佛将会回来,那个时候婆罗门还是统治者。不过时间太久了,婆罗门也不再是剥削者了,人间已经变成了一片乐土,不但物产丰富,人际关系也特别和谐,就连女人的八十四种丑态都消失了,树上可以长出细滑的衣服,摘下来就能穿,各种美好。

虽然生活各种美好,但是本质上还是苦,所以弥勒会像当年的佛陀一样离家出走,后来在龙华树下成佛,就地举办了三场法会,合称“龙华三会”。在这三次法会上,他先后把九十六亿,九十四亿,九十二亿人度化成罗汉。

龙华三会后,弥勒佛带领弟子远赴鸡足山,找到了大师兄大迦叶,唤醒了他,从他手中拿到了佛陀当年留下的袈裟,正式成为佛陀的继承人。大迦叶因为进入了禅定的“灭尽定”,类似于冬眠,所以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仍然可以醒来。

弥勒信徒分为两派,已拍是上生,就是往生到兜率天,享受天堂净土;一派是下生,就是希望弥勒佛提前转生,带来人间净土。

上升一派认为,人在临终前集中精神,观想兜率天美景,念诵弥勒佛佛号,弥勒佛就能把他接引导兜率天去。玄奘大师就是这么做的。可能你会想到净土宗,不同之处是净土宗念诵佛号是阿弥陀佛,要往生的地方是西天极乐,也叫弥陀净土。净土其实不止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其实有很多,不过这两处比较有名。

而下生派,则是统治者最不放心的宗派,因为经常会有人声称自己是弥勒佛,自己提前到来,带领大家开辟净土,打出一片美好新天地。至于为什么现在生活那么痛苦,社会那么不公,是因为释迦摩尼走了,弥勒佛还没归来,现在无佛时代,所以各种恶才会彰显。

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以至千里,虽然缓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