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建校開學

在123年前的今天,1897年4月8日(農曆1897年3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建校開學。

1897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建校開學。

南洋公學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12月,清大理寺少卿盛宣懷創設於中國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1897年4月8日開學,先設師範院,招生40名,兼習中西各學,合格者選為公學中院、上院教習,此為中國師範教育的開端。同年秋,又設外院(附屬小學堂),招生120名,年齡在10~18歲之間。1898年春,繼設中院(二等學堂),考選學生20名。1900年,續建上院(頭等學堂),實現了四院並設的計劃。其《章程》規劃了一種新的學校制度:外、中、上3院學生各120名,每院學生按程度分4班,每班30人,每年依次升一班,外院結業遞升中院,中院結業遞升上院,上院4年學成給予畢業文憑。3院相銜接的教育制度的實行,便成為中國近代大、中、小學3級制的雛形。公學為培養自強人才而設,其重點為上院。教育內容主要“以通達中國經史大義厚植根柢為基礎,以西國政治家日本法部文部為指歸,略仿法國國政學堂之意”。為國家培養內政、外交、理財3方面的人才。其後因隨政局的發展,辦學目標漸有變化,在1907年前以培養政治經濟人才為主,1907年以後以培養工業交通人才為主。由於經費來自招商、電報兩局,兩局隸屬關係的變化,也影響學校而變更校名。1905年名為商部高等實業學堂,1906年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12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1921年與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郵電學校、交通傳習所合併調整,始名為交通大學。該校經濟條件較優,設備也較其他工科大學完善。畢業生成績優異者,送往日本、比利時、英國和美國留學或實習。南洋公學曾造就了一批科學技術人才,對中國近現代工業交通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由於19世紀末天津發生義和團運動,因此北洋大學堂的師生被波轉移到南洋公學繼續教學,從而近代中國第一批大學畢業生是在南洋公學畢業的。

南洋公學因為地處上海租界,較少受戰火侵擾。當時教學所用全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原版教材,時稱“東方MIT”。

1955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同時也為支援西北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在1955年至1957年兩個學年中分批遷往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學校第一批西遷開始。最後實驗設備,圖書(約92%)和檔案的大部分,約60%的師生遷至西安,而其餘則留在上海。交通大學分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兩部分獨立建校,分別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此時上海交通大學有19個專業,西安交通大學有23個專業。上海交大是為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被國家確定為21世紀首批重點建設的若干所大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