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工程看整个建筑市场的规则

最近身边一个朋友酒后撸串时谈起了他最近的一项工程经历,听完唏嘘不已。朋友在2018年10月份接到熟人邀请,请他参加一个工程监理项目的投标,标的6万。估计他的熟人看不上这块骨头,所以做个人情给我这朋友。首先这是公开招标,朋友就找了三家资质去投了(为什么其他人没报名就不知道了),最后也就是朋友找的三家中的其中一家中标了。给了其他未中标企业一人3000元服务费,给中标企业标书费3000,挂靠费6000,各种税费大概10%计6000,招投标公司中标服务费2000,请了一个监理员一个月时间计4000元(工程真正实施只有一个月)。工程计量款在2019年6月份下来,还扣了10%的质保金,一年后返。

朋友总结了一下,从账面上看,除去上述费用他挣了4万块左右,但真正拿到手的也只有三万不到点,从18年10月份开始,找资质,谈价格,投标书,参加开标,签合同,看现场,干活过程中多次去100多公里外现场开会,检查,应付业主,过程中请人吃饭,做内业资料,签价款等一套下来,这8个月在这个项目上他也就挣个低工资,每月4000元。这真的是辛苦钱,而且还担一点风险。

各位,这种活干着值得吗?

(以上招投标中如果有违法违规嫌疑,那可能我在听朋友说是喝醉了,听岔了。本人概不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