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劉姥姥進榮國府打秋風,王熙鳳的做法絕了!

鬥米恩,升米仇。有時候,除了要幫對人之外,幫人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例如王熙鳳幫劉姥姥度過年關——那一年,劉姥姥家年關難過,迫不得已到榮國府打秋風來了。且看王熙鳳是如何做的?

點贊,劉姥姥進榮國府打秋風,王熙鳳的做法絕了!

首先,是熱情,言行中禮數週全。她抬身要茶之際,看見周瑞已帶了劉姥姥和板兒進來,忙起身,身未起,先滿面春風問好。要知道,相對劉姥姥而言,王熙鳳的地位是很尊榮的,饒是如此,她還是熱情知禮,沒有給劉姥姥臉色看,甚至說出“若論親戚之間,原該不上門來就該有個照應才是”——用孔子的話說,這就是富而知禮,非常難得的。儘管王熙鳳後來知道劉姥姥跟自己原不是一家,不過偶然連了宗,也還是笑意盈盈,看不出半點冷淡。這不管真情還是假意,對於困境中的人來講,都是溫暖的。

其次,自謙,降低自己身份。看看王熙鳳的話語“不過借賴著祖父虛名,做了窮官兒,誰家有什麼,不過是舊日的空架子。”賈家相對於劉姥姥家來講,絕對是有錢有勢,但是,王熙鳳在這裡沒有自我顯擺,反而是告了窮,這樣,既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使對方不侷促;又為自己萬一不借做好了鋪墊,省得惹人惱恨。

所以說,貴族要歷經三代,才會有貴族的氣質和胸襟,是沒錯的。不像暴發戶,一有錢,恨不得擺譜,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似的。王熙鳳這種做法,的確有簪纓世家的風範和氣度。

再次,避免對方的難堪。當劉姥姥赤紅著臉,準備忍恥說明來意時,賈蓉奉父命來借屏風,此刻,王熙鳳忙止住劉姥姥:“不必說了。”有讀者認為王熙鳳是不願意賈家親戚看見她孃家親戚來打秋風,並順便在孃家親戚面前炫耀了一下自身的地位。這種解讀無疑是對的。但是,賈蓉走後,王熙鳳看劉姥姥實在不會說話,又笑止住她:“不必說了,我知道了。”不經意間,全了對方的臉面。

以上三點,不知道多少人能夠做到:其一,面對借錢的人,熱情肯定是差強人意的;其二,作為成功者的一方,往往不借之後,還要對落魄者進行一番教訓或指導,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自得感;其三,讓對方不難堪,我覺得這種體貼更是不可能了。王熙鳳除了有做人的世故圓滑外,還有大家夫人當家的胸懷和氣度,最重要的是體貼,連劉姥姥回去的坐車錢都另外準備好了。但,更令我感懷的是這一步:先告艱難,讓對方以為沒有;後再給二十兩,讓對方喜得渾身發癢。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人幫人會幫出白眼狼來,因為在幫助過程中讓對方得到利益太容易了,以致後來有一些人認為你幫他是理所當然,不幫他罪大惡極,比如孫儷資助貧困學生的那個例子。有時候幫,是為了不幫,要讓對方知道,每個人都不容易,獲得幫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要懂得感恩(當然,也有例外)。否則,有時候幫到最後,那個人卻有可能反咬你這恩人一口,得不償失。

人性是複雜的。私底下認為王熙鳳在劉姥姥打秋風時的應對是非常得體的,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