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護士辭職當福利院護理員

武漢養老護理崗位缺口大 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其中

大醫院護士辭職當福利院護理員

武漢市社會福利院護理員王月星為老人塗藥

□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榮海 周治濤 通訊員 戴良軍 鄭加儉 劉三愛 劉豐銘

照顧老人生活起居,陪老人聊天,提醒老人按時服藥……楚天都市報記者連日採訪武漢市、區社會福利院發現,不少福利院的養老護理崗位出現了一批90後乃至95後。

據武漢市民政局介紹,目前該市約有1.5萬人從事養老護理服務,而潛在需求約4.9萬人,缺口巨大。可喜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從事養老護理行業。今年武漢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前10名選手中,90後佔6位,而冠軍更是一位95後。

凌晨1時許,桌上的鬧鐘響起。張希照例起身,到各個房間查看。作為洪山區社會福利院護理員,25歲的張希除了每週值班查房,每天還要負責照顧幾位八九十歲的老人,管理老人們的衣食起居。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老人們其實跟小孩子差不多。”張希笑著對楚天都市報記者說。

張希曾是武漢一家大醫院化驗科的護士。2018年3月,她應聘到洪山區社會福利院工作。“護士工作相對輕鬆,但也十分單調。我性格活潑,有些不太適應。”張希說。

一開始,張希也遇到過困難。一次,她夜晚查房時,發現90多歲的楊婆婆在床上翻來覆去。原來,楊婆婆好幾天沒有大便,出現了大便乾結症狀。張希立即戴上手套,為楊婆婆摳出大便,緩解了她的痛苦。

工作雖然辛苦,但張希也收穫了很多感動。福利院的老人們都喜歡找她聊天,還會送她小禮物。天氣冷了,老人們反過來還叮囑她及時添衣。

90後媽媽照顧老人就像哄小孩

每天早晨7時許,護理員朱琴都會提前來到礄口區社會福利院,幫老人們打開水、查房、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和老人聊家常……

今年25歲的朱琴,來自武漢市黃陂區,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今年8月,她應聘進入礄口區社會福利院。

福利院規定,老人外出要請假,並佩戴聯繫卡。一位爹爹認為,此舉限制了老人們的自由。朱琴反覆耐心勸說爹爹,講解這樣做的必要性。為了幫爹爹解悶,朱琴經常陪他下棋、唱歌。慢慢地,爹爹的態度緩和下來,理解並支持福利院的工作。

朱琴身邊的一些人認為,作為90後,她到福利院工作有些丟人。但朱琴覺得,護理員是社會急需崗位,她為老人們服務,憑自己的努力掙錢,十分光榮。“來福利院的老人,大多是子女沒有時間照顧他們。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像家人一樣陪伴在老人們身邊,像子女、孫輩一樣孝敬、關愛他們,緩解他們內心的失落感和孤獨感。”朱琴說。

95後樂當老人們的貼身小棉襖

22歲的王月星,大學期間學的是醫學專業,並獲得護士執業資格。她本有機會到大醫院當護士,但去年大學畢業後,她選擇進入武漢市社會福利院,當起養老護理員。在今年舉行的武漢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中,王月星一舉奪魁,是前十名選手中最年輕的一位。

工作中,王月星總是笑容燦爛。福利院的老人們都很喜歡她,送給她一個“鬼丫頭”的外號。

華奶奶年過八旬,患有嚴重糖尿病,眼睛近乎失明。20多年來,她堅持自己注射胰島素,從不願麻煩別人。每當華奶奶注射胰島素時,王月星總是假裝走開,站在附近默默守候,直到她安全、準確注射完,再幫她收拾好才會離開;華奶奶愛吃魚,王月星每次都會細心地幫她挑出魚刺,看著她吃完,再挽著她的手送她回房間;華奶奶患有皮癬,王月星每天幫她塗抹祛癬乳膏……

做過實習護士的王月星,做起養老護理員更加專業。“老人們開心,是我最大的快樂。”王月星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