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就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就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亞歷山大·韋爾策。焦授松供圖

【特別關注】

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經超過120萬例,單日新增確診患者數也在日前突破10萬。對此,國際知名學者、奧地利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主席亞歷山大·韋爾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必須也應該從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吸取教訓,如果我們能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共同應對挑戰,就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採訪中,韋爾策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效與中國經濟社會逐步復工復產作出積極評價。

韋爾策在學術界、企業界、金融界和政府部門有著近30年工作經驗。2018年他在維也納技術高等專業學院開設《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課程,聚集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和現代化企業創新管理。他多次應邀前往中國做專題報告,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中國一流高校。

記者:您怎樣看待中國政府採取的抗疫措施?

韋爾策:

相較於全球其他國家,我認為中國政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的措施果斷、迅速,是榜樣性的。面對短時間內疫情的暴發,高效而統一的行動是唯一的辦法,這是歐洲在過去的幾個星期從中國身上學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的時間恰逢農曆春節,這本是中國人民闔家團圓共慶佳節的日子。要在這時候讓14億人民停止聚集活動,中國政府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我對中國人民能否落實這些措施的態度從起初的懷疑轉變成後來的震驚,尤其當我瞭解到從武漢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所有公共生活在短短几天內全部停止。有一張圖片讓我久久難忘,上海的街上竟然空無一人。

過去的幾周我跟在北京、香港等地那些因疫情而宅在家的朋友都保持著聯絡,中國人民執行政府抗疫措施時展現出的紀律性令人印象深刻。我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一位同事告訴我,他2月份從歐洲回國後要在家隔離,而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如此長時間地享受與家人共進晚餐的時光了。一位在上海一家基建公司工作的朋友對我說,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的公司在短短几天內就從海外籌集到了大量防護物資支援國內抗疫。還有一位浙江大學的教授對我說,他1月份去美國探望女兒,現在因為疫情暴發無法回國,只能在網上給學生們上課。

記者:復工復產是當前中國社會的重要任務,能否請您從專業角度談談中國的創新能力如何促進復工復產?

韋爾策: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來講,公民個體、城市社區和創新科技的靈活組合運用至關重要。我在中國和個別歐洲國家看到的情況是,國家和城市創新生態系統的高效運轉以及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對於戰勝當前的全球性危機至關重要。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中國政府各部委、高校和企業紛紛採取措施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技術創新,以儘快戰勝疫情。在這裡舉幾個例子: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在疫情期間將研究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在近期公佈一系列數據,包括核心行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態勢、供應鏈情況、各省經濟運行狀況、外貿及對外投資狀況等,政府再根據相關數據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無獨有偶,中國科學院為全球學者開放了“中國科技雲”的免費入口;中國社科院通過分析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為中國政府制定緩解疫情和恢復經濟的一系列措施提供支持;在高科技領域,中國加速推行“新基建(5G網絡、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項目。

中國為了應對疫情專門建立了一個創新平臺,所有國家級高新區的創新產品和科技產品都可以藉助平臺在全國推廣,以推動中國經濟重回正軌。這些產品範圍很廣,從診斷和治療、醫院建設、體溫測量和顯示、疫情預警和監控、消毒和預防感染到社區服務和管理。在醫學層面,針對病毒的傳播和發展,中國科技部組織開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動來改善測試和治療方法,同時大量的中國科研團隊也在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

3月10日,中國決定啟用企業孵化機構來加強對創新創業的扶持,在這個背景下,北京創業孵育協會聯合86家孵育機構制定一系列具體措施,為入駐小微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對小微企業全面開放專業孵化服務資源和渠道,共同應對疫情影響。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在過去的幾個月也充分利用其資源助力醫院建設、醫療用品生產、核心行業正常運轉及群眾日常生活。

為了戰勝疫情,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應用數字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5G和雲計算等,對不同產業領域進行優化配置並使其通力合作,以期在短時間內為這場全民全社會的困境找到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對於中國的普通民眾來說,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日子裡,微信等社交平臺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毫無疑問,疫情提高了普通民眾對數字科技的接受程度。在個人生活方面,移動網絡在過去的幾個月幫助人們度過居家隔離的時光,保持社會交往,減輕心理壓力。在對抗疫情方面,通過追蹤手機定位,人們可以分析疫情擴散的軌跡並採取相應措施,而網購、網課、雲辦公等更是讓數字科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者:您怎樣看待中國經濟復工復產對世界經濟的意義?

韋爾策:中國各行各業的企業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全球生產和供應鏈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前段時間中國製造企業和物流運輸的停滯給全球價值鏈造成了嚴重影響。此外,中國人口占到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也因此成為歐洲部分行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比如汽車行業。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證明,中國生產企業的停擺會給歐洲帶來明顯的經濟增長瓶頸,尤其是在醫療和製藥領域。

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從一開始就密切關注中國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所採取的措施。疫情蔓延給歐洲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打擊,以至於人們開始擔憂整個歐洲的經濟衰退,這也更加凸顯中國經濟復甦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意義。

記者:您對於奮鬥在抗疫一線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有何祝願?

韋爾策:長時間居家隔離,我在中國的同事和朋友也都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心理、身體,來自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的團聚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但是為了響應政府採取的必要抗疫措施,家庭內部尤其是與長輩之間要保持距離,這讓人在情感上很難接受。我對中國人民的犧牲和付出感同身受,現在是所有人相互理解、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時候,不管是個人、地區還是民族之間。

所有的力量、智慧與合作都應以全人類的福祉為出發點,我們應該也必須共同從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吸取教訓。面對這樣的非傳統安全挑戰,我們沒有任何經驗,但是如果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就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畢竟,人類本來就是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

(本報維也納4月6日電 本報駐維也納記者 焦授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