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情緒與專注力的訓練

解釋市場一天的漲跌是愚蠢的事。如果非要解釋,那就要前面加一句,“

正如我們預期”——我的手電筒照到前面有坨屎,但是我不告訴你我踩上了沒。昨天北上資金持有美的集團的份額達到了上限,於是就有人開始搶跑,大跌了一天,結果收盤看外資沒賣,都是自己戲多,自己砸自己。

今天的大跌正如我們預期,“春節前大家都會休息,交投走勢會比較平淡”。但是市場的情緒被一些外部事件挑撥,昨天還在大喊持股過節的,今天又轉向持幣。前幾天還在高歌猛進,最強春節檔的影視文化股,這兩天紛紛吃癟;前幾天被集採政策影響跌停的醫藥股,又快跌停的位置上被拉起翻紅。短期看並不因為這些事件,公司基本面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長期看什麼肺炎更是一朵小浪花。但是市場短期就這樣被情緒左右,人的操作也被情緒支配。

網上有個非典期間市場走勢的圖,拉通了看,表現最好的是汽車、銀行、鋼鐵,生物醫藥表現反而很一般。長期走勢一定是基本面決定的,情緒影響的只是短期。如果你按照上次的走法去操作,這次多半渣都不剩。

投資是情緒與專注力的訓練

不止股市,現在網上很多言論都不再關注事實,而更多是情緒的宣洩。過多的關注對於生活和賺錢毫無益處。出於職業習慣我對數據的邏輯更關注,也訓練自己對於事實進行求證,對觀點保持懷疑,對於帶著情緒的言論看都不要看。

另一個問題是現在信息太多,令人無法專注。今天這個公司爆雷了,那個公司造假了,我要去湊個熱鬧,發洩下情緒。不要為了找一些談資,讓自己成為誇誇其談的人。關掉手機裡所有APP的推送權限,我不想要去用一下計算器,結果刷了2個小時的抖音或頭條。專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隔壁田裡就算長出金子來也與自己無關。

想利用市場情緒賺錢的,得明白自己是利用還是被利用。自己心動的時候,往往也是智慧被情緒代替的時候。與其練達,不如守拙。

投資是情緒與專注力的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