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归来,孩子容易吃出这几个坏习惯

暑假来了!无数学生涌向热烈的太阳,补习、夏令营、游乐场、名山胜水等行程也纷至沓来,拥有了大把时间的孩子,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的饮食也发生了的改变。

长时间或短时间的户外运动后,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消耗,再加上炎炎酷暑的影响,一些饮食的坏习惯悄然滋生。

运动归来,孩子容易吃出这几个坏习惯

拒绝白水

当我们热起来时,汗腺可以把以水为主的液体分泌到身体表面;汗水蒸发时可以冷却皮肤、皮肤下面的血液以及全身,人类每小时排汗可能会超过1升。炎热太阳下待过几个小时后,冰凉爽口的饮料比白水有吸引力,即便身边携带饮用水杯,也可能因难以低挡冰镇或碳酸的刺激,而放弃饮用白水。

出发前、归来后,家长需留意孩子的饮水情况,适当提醒ta少量多次的饮水。 1.5L是每人每日比较健康的饮水量,在日常饭食中大约包含了三分之一的水分,实际饮用中可参照1L的水量饮用,而夏季体力消耗和大量出汗,可适当增加0.5L-1L。

运动归来,孩子容易吃出这几个坏习惯

饿虎扑食

剧烈运动消耗大量体力,有时候简单的游玩,都会令人疲惫不堪,因此饥饿感比平时来的更猛烈一些。有些家长担心,补充食品影响正常吃饭,往往请孩子忍耐到用餐时间,而孩子在饥肠辘辘中,带出了暴饮暴食的情绪。

报复性的快速吃饭,容易引发血糖急速升高,因此有必要在用餐前及时补充坚果、酸奶、水果等,这三类过渡型食物是《中国膳食指南》中建议日常摄入的食物种类,一把坚果配奶制品或水果,既增加了每日食品的类型,也符合营养师们建议摄入的数量。

过渡性食物带来些许饱腹感,孩子缓解了焦虑,能够在正餐时细嚼慢咽,且不影响摄入足量饭菜。

运动归来,孩子容易吃出这几个坏习惯

百里挑一

精心准备了食物,却成了某一道菜的“个人秀场”,父母一定不愿看到孩子抱着一碗白饭配两粒卤肉,心满意足的吃完了晚饭。只吃一种食物,这跟食欲消退和报复性饮食不无关系。

家长们常备过渡性食品的时候,可留意将主食掺入粗粮,杂粮饭、荞麦米、糙粮豆饼等,既能补充谷物纤维,又遏制孩子沉溺性饮食,达到菜饭平衡。

运动归来,孩子容易吃出这几个坏习惯

营养过剩

消耗多就要大补,许多家长抱有这种观念,将米饭加倍、菜肉加倍、饭后再来一波水果和维生素补剂,间歇时灌入青汁酵素和蛋白冲剂,担心能量跟不上消耗。实际上,营养过剩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国民需要担心的健康问题。

只要根据中国版《膳食指南》的建议,补充碳水、蛋白质的同时,尽量增加食物种类,孩子的饮食健康自然有保障。日常的小小习惯,为良好的体质打下坚实基础,关注均衡饮食,守护孩子的健康,做省心家长,少一点忧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