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最低工資調整出爐:京滬陝渝已漲 貴州河北跟進

中國網財經9月19日訊 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關係到每個人的錢袋子。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今年以來,重慶、上海、陝西、北京等地已經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貴州宣佈將於12月起上調,河北9月底前有望跟進,山東確定今年不做調整。

截至目前,上海市以2480元/月的月最低工資標準領跑全國,北京市24元/小時的時薪為全國最高。

四地已調整 山東明確今年不調了

貴州省人社廳網站18日發佈消息,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於2019年12月1日起執行。調整後的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為:一類區:每月1790元;二類區:每月1670元;三類區:每月157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一類區:每小時18.6元;二類區:每小時17.5元;三類區:每小時16.5元。

近日,遼寧省人社廳下發《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對全省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最新月最低工資標準分為四檔,一檔標準為1810元,二檔標準為1610元,三檔標準為1480元,四檔標準為1300元;全省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分為四檔,一檔標準為18.3元,二檔標準為16.3元,三檔標準為15元,四檔標準為13.2元。通知要求,調整後的最低工資標準從2019年11月1日起執行。

5月14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下發《關於調整北京市2019年最低工資標準的政策解讀》,於7月1日起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解讀中明確,勞動者應得的加班、加點工資,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項目不作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

根據人社部相關規定,各省市最低工資標準至少每2至3年調整一次,且調整幅度原則上不超過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中國網財經記者整理數據發現,河北最低工資標準最新調整時間為2016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此前表示,現已將相關資料上交省政府審批,調整文件有望在今年9月出臺。

此外,山東省日前指出,鑑於山東最低工資標準能夠保障低收入勞動者基本生活,統籌考慮山東省經濟發展狀況,為避免成本過快上漲影響企業競爭力,確定2019年不再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上海連續4年位居月最低工資榜首

人社部網站此前發佈了全國31省市最低工資標準(截至6月)。結合各地人社部門的最新消息,目前上海月最低工資2480元居全國之首,北京市24元/小時的時薪為全國最高。記者梳理歷年數據還發現,從2016年以來,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已連續4年位居全國榜首。

31省最低工資調整出爐:京滬陝渝已漲 貴州河北跟進

31個省市中,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6個省市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為全國最高,達到2480元;廣東省深圳市位列全國第二,為2200元;北京月最低工資2120元為全國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個省內也會執行不同的最低工資標準,如廣東省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100元,深圳市則為2200元。

東北三省中,吉林月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為1780元,相較於黑龍江高出了100元,比遼寧多160元。在西部省份中,甘肅、西藏和寧夏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均低於1700元,青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500元,在全國範圍內墊底。

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方面,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4省份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均超過20元。北京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24元;其次是上海,為22元;天津和廣東緊隨其後,分別為20.8元和20.3元。

低收入人群最受益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據悉,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準,應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

一般來講,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於低收入勞動者群體來說是最受益的,最為直接受益的是工資水平剛好在最低標準線上的工作者。在標準線提高的日期,這些工作者就可以直接領到“上漲”後的工資。

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對增加職工收入,特別是促進提高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將起到直接拉動作用。職工的失業保險金、醫療期內的病假工資以及單位停工、停業等情況下,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將隨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而上漲。

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準是根據一套嚴密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標準過低,一些低收入勞動群體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果標準過高,會引發企業人力成本壓力增加,若造成企業虧損甚至關閉,最終吃虧的還是勞動者,所以只有適合當地的情況才是關鍵,才是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