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2008年经济危机过后,政客和经济学家们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是家常便饭,那么这一名词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它就是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十九世纪末曾建立起以黄金为国际本位货币的金本位制度,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一制度已然崩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人努力尝试复兴这一制度,可后来这被证明只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到了三十年代,美国财政部的国际主义者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问题,用哈里·迪克特·怀特的话来说,是时候建立“新世界的新政”了。哈里·迪克特·怀特又是谁?当时,他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财政部职员而已。没人能想到,有朝一日怀特会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造者,他奠定了美元霸权,可以说是“战后资本主义之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怀特跟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合作,着手为战后全球和平奠定经济基础。在怀特设计的经济体系中:政府拥有超过市场的权力,贸易服务于政治合作。黄金和美元不再短缺,从短缺恐慌中谋利的投机者将败给跨境资本流动。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怀特(左)和凯恩斯

利率由政府专家制定,汇率则由新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平衡,杜绝某一方靠竞争优势操纵汇率的风险。最重要的是,独裁者再也不能利用贸易壁垒和货币流动来侵略别国经济,挑起战争。

怀特从未担任过极其重要的官方职务,他傲慢,一点也不懂得圆滑处世,就连合作伙伴凯恩斯都抱怨他。这样的人,自然也知道自己不讨领导喜欢,地位迟早会变得岌岌可危。怀特明白自己必须为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否则华盛顿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在这样的压力下,怀特常常在谈判前病倒,或是在会议上情绪失控,但是这样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1944年7月,来自四十四个国家的代表们在新罕布什尔州齐聚一堂,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怀特这个小人物也凭借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奠定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经济秩序,这对美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同僚的尊敬。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会议现场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这也只是一个小人物的励志故事。哈里·怀特远没有那么简单,他雄心勃勃,连他最亲密的同事都不知道,怀特想要将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更为激进的重新排序,其核心内容是:与苏联结成紧密的永久联盟。

为什么做间谍?

事实上,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开始,怀特就已经成为了一名苏联间谍。他为苏联政府提供与罗斯福政府谈判的情报和建议,这些情报对苏联情报机构来说,怀特的作用要比国务卿助理阿尔杰·希斯(冷战初期最著名的苏联间谍,没有之一)还重要。

现在,怀特的间谍身份已经公诸于世已久,但历史学家们对他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一个为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为什么会做苏联间谍呢?直到人们在普林斯顿大学档案室里,发现了一篇写在黄色便签纸上的手写文章,这个秘密才有了答案。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便签纸上的答案

在这篇笔记中,怀特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战后世界,在那个世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原来怀特认为,无论在何种模式下,政治经济的演变趋势都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控制,加强对竞争和自由企业的限制,苏联模式恰恰符合他的设想。

怀特不相信西方对苏联的妖魔化宣传,反而敦促美国和苏联结成紧密联盟。但他也清楚这会面临重重阻碍,他在文中哀叹:“美国强大的教会势力将对结盟苏联感到反感,有的势力会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跳出来加以阻挠,有的则会担心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只能强化社会主义。”

怀特不仅相信苏联是美国至关重要的盟友,甚至他还表现出了对苏联经济体系的强烈钦佩之情,并坚信苏联大胆的社会主义实验会取得成功,俄罗斯就是第一个例子。他可是美国政府里最重要的经济战略家,战后资本主义金融架构的首席设计师,竟然是敌国的粉丝?

怀特并非唯一的特立独行者,亲苏并不违背那一代人的思想潮流。那一代人的思想成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历了政治动荡、大萧条、国际贸易与货币体系的崩溃,整个世界似乎都要天翻地覆,在有识之士眼中,激进的变革不可避免,时代在号召他们行动起来。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伊丽莎白·本特利

二战期间,也曾有大量美国官员向苏联提供秘密援助,他们却不认为自己对美国不忠。一位坦白承认自己身份的间谍伊丽莎白·本特利曾说过:“我们是一群误入歧途的理想主义者。我们只是在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战争中苏联首当其冲,应该得到一切援助,政府却把援助给了英国,那帮助苏联得到援助就是我们的责任。”毫无疑问,怀特也是这些理想主义者之一。

间谍怀特大展身手

年轻时,怀特是罗伯特·拉·福莱特的支持者,而后者是1924年美国总统的候选者之一,福莱特呼吁政府对美国经济进行强有力干预,可见年轻时怀特就已经坚定了想法。怀特对苏联的经济计划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在1933年成为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后,就决定亲自前往苏联进行研究。

可惜的是,这场圆梦之旅没能成行,因为美国财政部邀请他参与一项货币改革研究。到华盛顿之后不久,怀特就接触到了苏联地下组织,并被这种危险的双重生活所吸引。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钱伯斯

惠特克·钱伯斯是美国政府线人和苏联情报机构之间的信使,他也是怀特的合作者。怀特将财政部机密文件带给钱伯斯,钱伯斯拍下后再由怀特放回原处,每一到两周怀特还会写一份备忘录给钱伯斯,总结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

其实怀特也是个可怜人,他并未加入地下组织,也不接受莫斯科的命令,他是为自己工作。财政部的职位配不上他的才能,他渴望认可,渴望影响力,来实现自己胸中抱负。

除了秘密地提供情报,明面上怀特也敢给苏联人好处。1944年初,美国财政部计划在被盟军占领的德国地区发行货币,英国人当然同意货币在美国印刷货币,但是苏联不同意,他也要求拥有印刷货币的权力。这个要求反馈到美国人那里,铸印局局长阿尔文·霍尔表示了强烈反对,但财政部长摩根索把这件事交给了怀特负责。

怀特这位理想主义者本就认为美国没有给苏联应得的援助,所以对于他来说,是时候回报苏联在战争中所付出的努力了,苏联应该得到与其他盟国同样程度的信任。这件事的后果可想而知。

在1944年9月至1945年7月间,美国发行了105亿盟军马克,而苏联发行了超过780亿,这些现金绝大部分被美国赎回,汇率又是由谁制定的呢?还是怀特。这一波操作,苏联从美国国库中搜刮了3亿至5亿美元(按今天的美元计算约为40至65亿美元)。

怀特想对苏联的努力表示感谢,可这个感谢似乎太慷慨了。怀特还建议向苏联提供100亿美元的低息重建贷款,这个额度是给英国的三倍。尽管这个提议没能实现,但从中也能看出怀特的偏心有多明显。

戏剧化的落幕

1946年1月23日,杜鲁门总统提名怀特为IMF首任美国执行董事,还打算不久之后推怀特当总裁。他不知道此时怀特已经被FBI监视了两个月,FBI怀疑他是苏联间谍,两周后FBI局长胡佛向总统提交了一份报告,坐实了怀特的间谍身份。但参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却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他们于2月5日批准了怀特出任美国董事的提名,这与FBI的报告恰巧只有一天之差。

这个巧合可太尴尬了。怎么办呢?公开怀特是间谍无疑会引起轩然大波,还会危及新诞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建议撤掉提名,财政部长弗雷德里克·文森也希望把怀特逐出美国政府。怀特要倒霉了?并非如此。

总统本人并不完全相信FBI的局长胡佛,当然他也明白自己可能握着一桩巨大的丑闻。最终杜鲁门决定继续让怀特当董事,因为换掉怀特,白宫将不得不向全世界解释为什么整个体系的首席设计师被忽略掉了。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怀特的名言

也许是对FBI的调查有所察觉,一年后怀特主动从IMF辞职。又过了一年,1948年,怀特曾经的“信使”钱伯斯公开指控怀特为苏联间谍,这无异于平地惊雷。

怀特摆出一副君子坦荡荡的姿态,他选择站到聚光灯下,面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宣誓,还发表公开声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忠诚的美国人,其演讲之真挚博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调查委员会反而成了哗众取宠的小人。

在这场影帝级的表演下,怀特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他决定坐火车去自己的避暑别墅。然而在途中,他突然胸痛起来,当地医生诊断为心脏病发作,结果第三天晚上怀特就死了。这简直戏剧到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各种阴谋论立刻开始流传,调查委员会被媒体骂得体无完肤,直到50年后,怀特的间谍身份才盖棺定论。

设计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哈里·怀特为何要做苏联间谍

研究怀特的著作

怀特作为官员,其才能无可否认,他的“信使”钱伯斯称他为完美的官僚。可是,他又是一个矛盾的理想主义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自己艰难地调和自己矛盾的信念——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信念和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坚信。尽管世界没能如怀特所愿那样发展,但怀特尽己所能仍然改变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