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選線流程及方法

道路選線流程及方法

道路選線的目的,就是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等級和標準,結合地形、地質、地物及其他沿線條件,綜合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在實地或紙上選定道路路中線平面位置。

道路選線流程及方法

一條道路路線的選定是經過由淺入深、由輪廓到局部、由總體到具體、由面到帶進而到線的過程來實現的,一般要經過以下3個步驟:

(1)全面佈局。全面佈局是解決路線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訖點及中間必須通過的據點尋找可能通行的"路線帶",並確定一些大的控制點,連接起來即形成路線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訖點及據點間可能沿某條河,越某座嶺;可能走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這些都屬於路線的佈局問題。

(2)逐段安排。這是在路線基本走向已經確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密控制點,解決路線局部方案的工作。即是在大控制點間,結合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條件,逐段定出小控制點。

(3)具體定線。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點間,根據技術標準結合自然條件,綜合考慮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反覆穿線插點,具體定出路線位置的工作。這一步更深入、更細緻、更具體。具體定線由詳測時的選線組來完成

選定道路中線位置按其具體做法不同,可分為實地選線、紙上選線和自動化選線三種方法。

1.實地選線

實地選線是由選線人員,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在現場實地進行勘察測量,經過反覆比較,直接選定路線的方法。

此法的特點是工作簡便、符合實際;實地容易掌握地質、地形、地物情況,做出的方案切實可靠;定線時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但是,這種方法野外工作量很大,體力勞動強度高,野外測設工作受氣候和季節的影響大。同時,由於視野的侷限性,加上地形、地貌、地物的影響,使路線的整體佈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實地選線一般只用於等級較低、方案比較明確的公路。

2.紙上選線

紙上選線是在已經測得的上。進行路線佈局方案比選,從而在紙上確定路線,再到實地放線的選線方法。

道路選線流程及方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野外工作量較小、測設速度快;測設和定線不受自然因素干擾;能在室內綜觀全局,結合地形、地物、地質條件,綜合考慮平、縱、橫三方面的因素,使所選定的路線更為合理。但紙上定線必須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圖,地形圖的測設需要較大的工作量和較多的設備。紙上選線多用於等級較高和地形、地物複雜的道路。

3.自動化選線

隨著航測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產生了將航測和電算相結合的自動化選線方法。

道路選線流程及方法

自動化選線的基本做法是:先用航測方法測得航測圖片,再根據地形信息建立數字地形模型(即數字化的地形資料),把選線設計的要求轉化為數學模型,將設計數據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自動選線、分析比較、優化,最後通過自動繪圖儀和打印機將全部設計圖表輸出。

自動化選線用電子計算機和自動繪圖儀代替人工去做大量煩瑣的計算、繪圖、分析比較工作,這樣能使選擇的路線方案更加合理,而且節省了人力、物力和時間,成為今後道路選線的發展方向。

路線平、縱面線形及其組合設計

平面線形及其組合設計主要注重於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及駕駛員視覺的連續性。平面線形設計中採用與地形較適宜的指標,並注意前後曲線以及直線之間的搭配得當、線形均衡。緩和曲線參數根據與圓曲線半徑相協調的原則取值,緩和曲線長度均大於超高緩和段所需長度。

道路選線流程及方法

縱面線形設計兼顧安全美觀與經濟合理的原則,縱斷面與平曲線相協調。豎曲線半徑均根據視覺所需取值,並與平曲線半徑相協調。

路線設計中,自始至終著重於平縱線形的配合,將平縱橫作為一個整體同時考慮。線形依照平面均衡、縱面平緩、配合得當的原則進行設計。經透視圖檢驗,平縱組合得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