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百人斬之———一代人屠冉閔,為何沒有寫進歷史書?

冉閔古往今來一直就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冉閔是漢人的英雄,他的殺胡令確保了漢人血脈的延續;也有人認為冉閔是個血腥的劊子手,是種族滅絕的罪惡魁首。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冉閔是一員驍勇無雙的猛將!說到這裡,忽然覺得冉閔像極了西楚霸王項羽,一樣的勇猛無敵而又一樣的匹夫之勇,一樣的悲壯慘烈而又一樣的令人扼腕,一樣的千古流傳而又一樣的飽受爭議。

中國四大百人斬之———一代人屠冉閔,為何沒有寫進歷史書?


冉閔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冉閔的父親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將。冉閔年幼時就果斷敏銳,石虎很寵愛他,如同對待自己孫子們一樣撫養他。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 授任建節將軍,改封修成侯,歷任北中郎將、遊擊將軍。鹹康四年(後趙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潰逃,只有冉閔帶領的一支軍隊未遭創傷,由此冉閔威名大顯一戰成名。

屠胡滅石:

公元349年入秋之時,冉閔殺石遵死後,石虎第三子石鑑即位,任命冉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當月(349年十一月),石鑑派遣石苞及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等人深夜在琨華殿殺掉冉閔、李農,未能成功,宮中驚擾混亂。石鑑恐怕冉閔叛亂,假裝不知此事,連夜在西中華門斬了李松、張才,同時殺了石苞。

此時石虎另一子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友好往來,集結了軍隊傳檄誅討冉閔、李農。石鑑任石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率領七萬步騎兵分幾路討伐石祗等人。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劃誅殺冉閔、李農,冉閔、李農把他們殺害。

中國四大百人斬之———一代人屠冉閔,為何沒有寫進歷史書?


當時,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區域,也想殺掉冉閔等人。當時石鑑正在中臺,孫伏都帶領三十餘人想登臺挾持石鑑而發起進攻。石鑑見孫伏都在破壞閣道,詢問原因。孫伏都說:"李農等人謀反,已經聚集在東掖門,我帶領著衛士,謹先告知你。"石鑑說:"你是功臣,好好為官效力。我從臺上觀望著你,無須考慮尚未向我報告。"於是孫伏都及劉銖帶領士眾攻打冉閔和李農,未能獲勝,駐兵鳳陽門。冉閔、李農帶著數千士卒毀壞了金明門而入宮。石鑑害怕冉閔會殺了自己,迅速招來冉閔、李農,打開宮門接納他們,對他們說:"孫伏都謀反,你們應當立即討伐他。"冉閔、李農進攻殺了孫伏都等,從鳳陽門至琨華殿,橫屍遍地,血流成河。冉閔發佈命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胡人有的攻破城門,有的越牆而出,逃亡者不可勝數。派尚書王簡、少府王鬱率領數千士卒,在御龍觀看守石鑑,食物都懸吊著給他吃。在城內發令稱:"與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命城門不再戒嚴。於是百里之內的趙人都進城來,離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滿了城門。冉閔明白鬍人不願為己所用,頒佈命令告知內外趙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一天之內,殺了數萬胡人。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依照冉閔的命令殺了他們,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人有一半因濫殺而死。

中國四大百人斬之———一代人屠冉閔,為何沒有寫進歷史書?


攻打鄴城: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攻陷鄴城後下令屠城,遂發生了血流成河的鄴城大屠殺,城內家家戶戶皆未能倖免。當時鮮卑人的文獻《魏書》中詳細記錄了冉閔大軍攻至鄴城後,將城門四閉,對城內胡人展開大規模屠殺行動。二十幾萬胡人軍民被屠殺殆盡,屍體全部餵食猛獸,加之不久之後北方遊牧民族為躲避戰亂而大舉遷徙,整個過程中死傷胡人達百萬之眾。

中國四大百人斬之———一代人屠冉閔,為何沒有寫進歷史書?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慕容儁把冉閔送到龍城,並在遏陘山將其斬殺,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中國四大百人斬之———一代人屠冉閔,為何沒有寫進歷史書?


范文瀾對其評價為:①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②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③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