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背後原因,揭示親子相處原則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兒子則是他們的鎧甲,可見兒女對父母的重要性,也足以見得兒女在父母情感關係中的紐帶和維繫作用。不過最近有一種說法叫“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那提出這樣說法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背後原因,揭示親子相處原則

兒大避母的原因:

1. 引導兒子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防止性早熟

孩子在三歲左右就會對性別有個大概的認知,也會對男女之間體態的差異產生好奇,這時候培養男孩獨立的生活能力,逐漸擺脫對媽媽的依賴,引導男孩多和父親相處,會讓他們逐漸明確性別意識,知道自己是一個男子漢,是和媽媽不同的性別,而且自己的身體特徵是和父親一樣的,和媽媽這樣的女性都是有區別的。

由此一來,男孩會有明確的性別區分,也不會因對男女體態不同產生的好奇轉變成為一種性早熟的畸形心理。讓男孩儘早的脫離母親,是對他們獨立人格的培養,更是樹立健康正確的心理價值觀,為今後成長打下基礎。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背後原因,揭示親子相處原則

2. 幫助男孩發展完善人格和品質

如今社會上,“媽寶男”在日益增多,一切以媽媽的意見為支撐的男孩,過分的、沒有主見的聽取媽媽的話。在社會上這一類人是被社會所唾棄的。而這一類媽寶男正是因為沒有及時的避開母親的保護,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格。在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不能過分的干預他們的人生,適當的抽離出來才是對兒子最正確的做法。鼓勵兒子自己獨立,不依附媽媽,他們才能建立完善的人格,變得堅強和有勇氣,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兒,鍛煉出責任和擔當。

3. 培養兒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果一直有媽媽的保護,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兒子根本體會不到社會實踐所帶來的真諦,他們的世界裡也就沒有了勇往直前,奮勇拼搏的能力。媽媽果斷的放手,讓男孩自己去闖蕩,他們會體驗到不同的人生,歷經挫折和險阻,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培養生活的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背後原因,揭示親子相處原則

​​女大不避父的原因:

1. 給女兒營造安全感

女兒往往都是內心脆弱,心思敏感的。她們內心有著強烈的不安感。長期的不安和敏感,會讓女孩產生一種焦慮情緒,這種焦慮如果不能很好的緩解和消除,女孩會變得更加壓抑,這對於她們心理是極大的負擔。所以家庭要給予敏感的女兒更多的安全感,讓她們內心踏實,放下戒備。而家庭中,父親的角色相當於一座大山,給女兒踏實感,父親的慈祥和威嚴是女兒安全的港灣,遇到委屈找父親,會讓心靈得到慰藉。

2. 培養女兒開朗的性格

父親的形象會對女兒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女兒多和父親交流溝通,父親的行為舉止更理性,更善於傾聽,會讓女兒暢所欲言的表達,這樣的宣洩方式能培養出女兒開朗外向的性格,而一個女孩在社會中性格更開朗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背後原因,揭示親子相處原則

3. 為女兒的人生啟蒙和導航

父親像一個風帆,永遠引領著女兒前進,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指導女兒少走彎路,也能用自己的閱歷和工作經驗去幫助女兒分析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成為她們尋求幫助和依靠的人,因此女兒不避父,人生的長路才會走得更順利。

​兒女長大,父母如何合理的避嫌?

1. 不過多幹涉,正確的引導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充足的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去摸索和闖蕩,只需要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給予積極和正確的引導,不要讓他們走極端走迷途,但是也請更相信孩子的能力,去鼓勵和支持他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至於具體的實施,就選擇避嫌,交還給孩子自己。

為什麼“兒大避母,女大卻不避父”?背後原因,揭示親子相處原則

2. 男孩女孩區別對待,讓孩子明白性別差異

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就是讓孩子們從小對性別意識有明確的區分,明確作為男子漢和女孩都應該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有真正明白男女性別的意義,才會樹立一個健康的人生觀,從而走上正確的人生路。

這就是“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的原因,總的來說還是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你們都認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