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韩国建都于阳翟(今禹州)之后,时时觊觎郑国,以扩大自己的地盘,而郑国亦存亡韩之心,两国可以说水火不容,互为争战,各有胜负。公元前400年,韩景侯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都城空虚,郑国乘虚而入,围困了韩都阳翟,韩景侯立即率大军火速返回解救阳翟。都城之围解了,但是韩景侯长期征战,不堪重负于当年去世。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此后的百余年间,韩国依据阳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国力一直处于强劲势头。 而郑国自郑襄公开始,国势渐衰。虽然在子产当国时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国力稍有恢复,得以取得喘息之机。但子产之后,再无良相,郑国如一只羸弱的羔羊。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在韩国的强势攻击下,内忧外患的郑国,为了最后的生存,将希望寄托在魏国的庇护下,因而对韩国十分轻视,这更激怒了韩国。到了韩哀侯继位的第二年,魏国又一次攻打楚国,韩国以种种理由不予出兵,而是趁魏国手忙脚乱的时候,陈兵郑国,一举灭掉了郑国。并将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此后郑国版图并入韩国。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然而,历史之残酷不容战国这些君王有半点松懈和意气用事。至韩懿侯时期,公元前369年,魏国内乱,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之际,联赵伐魏。韩魏二军在黄河以北集结,连掠数城,包围了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魏国危在旦夕,可是在如何处置魏国这件事情上,韩赵意见不合,韩懿侯不高兴,竟然率大军拂袖而去。赵国也怒气冲冲的退兵归国。韩懿侯的不高兴为韩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魏国都城不战而解之后,在很短时间又恢复了霸主的元气。次年,魏对韩发起反攻,败韩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随后又迁都于大梁(今开封一带),威摄韩国。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此时的韩国东北部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时不时的被这些强国摁住狂揍一顿,身在罅隙,渐成衰落之势。在韩昭侯时期,有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有了短暂的强势回归,之后,国力一落千丈。最终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韩国灭亡之后,历史的洪流把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的张良推上了舞台。秦末,身怀亡国之恨的张良,趁秦始皇东巡至博浪沙时,实施了蓄谋已久的刺杀,可惜没有成功。后来,被四处追杀的张良投奔刘邦,在与项梁、项羽叔侄会合共商大事时,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向项梁提议立韩国宗室后裔成为韩王,得到支持和同意,张良则为司徒,实现了复国的政治夙愿。于是,张良暂时离开刘邦,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他挥师收复韩地,游兵于颍川附近,但毕竟兵力薄弱,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当刘邦西行攻秦至韩地时,在刘邦的帮助下,张良终于夺得韩国旧地,其中包括故都阳翟,刘邦见张良多谋,把阳翟赠予韩王成以交换张良跟随自己西进入关。此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对天下进行了分封,韩成亦被封为韩王,都阳翟。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

禹州与战国七雄韩国的爱恨情仇2(原创)

但是,项羽却以韩王成无军功,张良弃他而从汉王为由,不让韩王成归国,带去彭城,又废为候,汉元年(前206年)七月,在彭城杀害韩王成,张良相韩的幻梦也彻底破灭。至此,韩国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史书中的一段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