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82分作文系列42—以綠色發展構建美麗中國

關注青松公考,助你輕鬆上岸

申論82分作文系列42—以綠色發展構建美麗中國

新年以來,應對不少地方出現的空氣汙染,相關地方和部門緊急行動起來,首次發佈霾預警,及時通報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黨政機關帶頭停駛公車,重點企業限產限排……“霧霾之戰”體現了追求綠色發展的共同參與,彰顯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實幹精神。

作為“中國夢”的綠色底蘊,“美麗中國”的願景隨生態文明的理念應運而生。順應人民群眾對乾淨飲水、新鮮空氣、衛生食品、優美宜居的新期待,黨的十八大鄭重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是13億人民的共同心願,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持續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人跨越短缺經濟時代,迎來了物質比較豐富的新生活。然而土壤汙染惡化、江河水質下降、生態系統退化,這些發達國家在一二百年間逐步顯露的生態環境問題,卻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工業化中期集中凸顯,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制約因素之一。構建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家園,過上更有質量的生活,必須開拓環境保護的新路徑,建樹生態安全的新思路,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的核心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無論東部沿海省份,還是中西部地區,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既要補上工業文明的課,又要走好生態文明的路,各級政府和黨員幹部肩上的擔子格外沉重。如果說過去我們抓經濟主要靠基礎建設、發展產業、招商引資,那麼今天追求綠色發展,更需要統籌協調,做好關停並轉、節能降耗的“減法”,學會生態修復與補償的“加法”,探索生態經濟、新興產業的“乘法”。

綠色發展要克服患得患失的利害權衡,摒棄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從某種意義上講,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場革命,必然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阻力。無論是騰籠換鳥、淘汰落後產能,還是深化改革、理順能源資源定價機制,每一項具體的轉變,都要面對深刻的利益調整,也可能帶來新的矛盾問題,甚至暫時看不到明顯的成效。在這樣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克服患得患失的利害權衡,摒棄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以對子孫負責的精神直面矛盾、破解難題,同時學會藉助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平衡社會利益關切、構建環境公平正義。

過去幾十年,中國人以紮實的苦幹和不懈的創新,實現了舉世矚目的飛速發展。今天,站在更高的發展平臺上,以同樣的勇氣和實幹推動綠色發展,我們定能逾越環境生態的瓶頸,走出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


申論82分作文系列42—以綠色發展構建美麗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