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编者按:近期肇庆府城复兴计划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收到一位热心读者的来信,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此计划的反思与建议,兹刊载如下。以期引发各界更为热烈的讨论,使计划日臻完善。


2016年,笔者从肇庆市城乡规划信息网、《西江日报》获悉《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草案)正在公示。结合今年频频见诸报端的“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项目的始末进行回顾,以期促进社会公众对该项目的理解。同时,笔者希望透过本文,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对该项目进行更多元的讨论。


▼图1:《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草案)公示

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10年



网络上关于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的报道最早为2005年的《重新展现肇庆府城历史风貌 广东肇庆市评审》。此后,相关报道散见于2007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至2016年达到顶峰(相关报道见参考文献)。

由此可知,肇庆府城复兴项目早在2005年已在酝酿,其后虽有发展,但进度缓慢。直到2016年市委市政府才将其重新提上的议事日程,全力推进。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的起伏,前后经历十余年之久。


6次专家会议



2005年11月至今,肇庆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至少组织召开过6次关于肇庆府城复兴的专家会议。笔者认为部分专家的以下观点较有启发意义:

第一,古城保护应把环境提升、品质改善作为基础性工作,将本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对古城进行保护和改造,应注意小规模、渐进式地进行,尤其要注重原居民的参与和保护。

第三,保护历史街区的原真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保留原有建筑特色。


3大项目



从《府城复兴将包括三大项目 建设轮廓首次披露》中,可得知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现时主要包括3大项目:肇庆(端州区)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肇庆两广总督府修复重建工程、肇庆端州府(包公府衙)修复重建工程,总投资403013.27万元,即40多亿。


3份方案



2016年国庆节期间,肇庆府城内多个社区宣传栏均出现了一份《肇庆端州区人民政府关于肇庆市府城复兴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从这份文件给出的征收补偿方案来看,笔者认为条件还是较为吸引的,因此相关街坊对此高度关注。此后,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先后于2016年10月22日与11月9日公示《(草案)》和《(草案)》。


▼图2:《肇庆府城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要建筑单体概念方案设计(草案)》

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1部条例



即立一部地方条例——《肇庆古城墙保护条例》,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肇庆古城墙的保护,保证古城墙合理利用”。同时,立法也是肇庆与全国9个省13个城市联合将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硬件之一。自2014年4月起,肇庆市正式启动肇庆古城墙申遗项目工作。2015年4月,肇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向社会公众征集《肇庆古城墙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意见。2015年9月,肇庆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其后,肇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6年7月公开征求对《肇庆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16年8月,肇庆古城墙保护立法工作进入市人大审议阶段。目前,该条例草案修改稿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并将持续至2016年11月25日。


1个小组



2016年9月,肇庆市正式成立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领导小组及指挥部。领导小组的组长为市委书记,执行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和7个专责小组。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局、文化局、财政局、住建局、旅游局等多个行政部门均参与其中。由此可见,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的决策者为该小组。


1项转变



从“拆”到“不拆”的转变。2007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预计首期拆迁改造面积37.9万平方米、新建改建面积28.9万平方米,投资额将达10.8亿元”。到了2016年,该项目则提出对旧建筑“只收不拆”,如何开发留待日后研究确定。


几点疑问



1.对原居民生活的影响。政府对肇庆府城项目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建筑进行大规模征收,很可能会导致大量原居民迁离原有社区。对于部分原居民而言,这或许是一个大好消息——等了这么多年,老房子终于被征收啦!但对于另一部分原居民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希望搬迁。搬迁意味着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积累多年的邻里关系也可能随之破裂。同时,随着政府、开发商对原有社区的改造,引入了新的业态,居住功能减退而商业功能激增,一方面会带来游客和消费,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周边住户的生活造成干扰。

总言之,无论由何种角度观之,项目对原居民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如何使居民生活与遗产保护、经济发展取得最佳的平衡点,或需形成更具体的规划。


2.对街区风貌的影响。对十字路、米仓巷、中衙巷这些古街巷而言,当原本用于居住的老房子蜕变为形形色色的商店时,功能上的改变极有可能造成建筑内部结构乃至外观上的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原居民的迁离,历史街区、老建筑只剩下躯壳,街区、建筑的灵魂——原居民却缺席。试问将如何延续原有社区的生活方式?如何保护街区风貌的完整性?3.老城区改造的体量、尺度、程序和参与机制。还记得2005年时,政府给出的肇庆府城复兴方案,牵涉到的拆迁改造面积多达37.9万平方米。十余年过去了,随着保护意识的强化,政府提出对老建筑“只收不拆”,在保护理念方面已然前进一大步。同时,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政府或开发商日后极有可能要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笔者在上文曾提到某位专家的观点:对古城进行保护和改造,应注意小规模、渐进式地进行。然而,从王志纲工作室给出的《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来看,该方案以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挂帅,企图用2016年至2021年短短5年时间,完成“西风东渐,中西美食主题汇”、“岭南雅集,宋城文化体验街区”、“原味端州,民国风情骑楼街”等6大板块,改造的体量巨大。试问这真的是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和开发吗?又或说,如此开发的市场需求评估是否已经完成,谁来消费或谁愿经营,是否已经有所探讨?
尤其值得三思的是,“西风东渐,中西美食主题汇”板块中,提出对周家大屋、道源斋、朝晖粮站等一批历史建筑乃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牙鹰楼进行用途上的改造,虽有新意,但其创意生发的过程是否充分考虑公众尤其是周边居民的意见,而不是由政府、开发商说了算?该方案对上述老建筑的利用方式,是否为最佳方式?与老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是否具有延续性?会不会对老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开发性破坏?如何不使肇庆府城成为又一座千篇一律的集旅游、消费和地产于一体的古城?

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即老城区改造的体量、尺度、程序和参与机制是否有可以依循的标准。


▼图3:《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草稿各阶段规划

来源:《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草案)

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图4至6:“西风东渐,中西美食主题汇”板块内容

来源:《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草案)

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经历十余年,数说肇庆府城复兴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