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中 他暈倒在一線

——記鄧州市古城街道三里橋社區黨支部書記唐清森

張洋

他曾經是一名軍人,在部隊裡曾獲得優秀士兵的稱號;他受命於危難之間,在三里橋社區被劃為軟弱渙散社區的時候,扛起了社區黨支部書記的重擔;面對突發的疫情,為了社區人民的健康安全,他再次衝鋒到防控一線。

近一週來,連軸轉式的忙碌、高強度的工作、緊繃的神經,他終於扛不住,暈倒在工作崗位上,他就是鄧州市古城街道三里橋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唐清森。


抗擊疫情中 他暈倒在一線

來到三里橋社區,空曠的街道顯得有些寂寥。“配合檢驗,科學就醫”“講大局、守規矩眾志成城抗病毒”……道路兩側的標語條幅隨處可見;“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一步擴散,不要走親串友……”防疫宣傳車上的大喇叭反覆播送著。

三里橋社區轄區總面積5.3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0個自然村,18個居民小組,記者瞭解到,自收到防疫指揮部通知起,當天唐清森就緊急召開社區全體幹群、黨群會議,針對本次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好相關部署。當天完成了社區內23個體溫檢測點的設立,出動6臺由社區幹部車輛組成的第一批防控宣傳車。同時安裝車載播放器,走街串巷,讓居民瞭解疫情防控知識,同時做好安全防護。

在武漢返鄉人員排查工作中,唐清森將轄區劃分五個片區,由社區支委做主要負責人,同時自己做總負責統籌工作,逐村逐戶進行人員排查,確保無遺漏。由於轄區人口密度大,在短時間內做完摸排工作就需要社區幹部們加班加點,於是早上、中午吃泡麵成了唐清森和社區幹部的家常便飯。


抗擊疫情中 他暈倒在一線

在對武漢返鄉人員的居家隔離工作中,有少部分人員拒不配合,這給隔離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該社區某自然村,吳某一家人從武漢打工回來,雖有村組幹部多次強調讓其呆在家中,但這一家人總是在村子裡亂跑,還說自己一家人沒事。唐清森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親自開車到吳某家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家人最終同意配合隔離。在唐清森一行要離開的時候,吳某突然問:“我們家裡人要是有意外,誰來負責?”唐清森微笑著說:“打我的電話,我們24小時為你們服務。”唐清森樸實的話語穩定了居民情緒、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1月30日,鄧州市中心醫院通知社區村醫,該社區某小區喬女士被確診。唐清森聽到這個消息後頭有些發矇,但他迅速反應過來,帶領村組幹部,立即把喬女士所居住的樓宇予以封閉,以防止疫情擴散,併為封閉樓宇內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務。

當天晚上,社區值班幹部接到喬女士家人打來的電話,說家裡的液化氣沒有了。由於喬女士剛被確診,讓大家去送東西,人們不免有些恐慌,當大家正小聲地議論的時候,唐清森進來了,“我去送吧!我是黨員,又是黨支部書記,就應該我去送。”唐清森說。換上隔離服,扛起液化氣瓶,灌完氣後,唐清森把液化氣瓶送到喬女士家,並安撫喬女士家人說:“不要害怕,相信政府,相信醫院,喬女士一定能治好!”

“說實話,正值疫情蔓延時期,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大家不免有些緊張,可每次都是唐支書衝鋒在前。“社區工作人員崔明譜說。

武漢返鄉人員長期被隔離家中,會不會感到煩悶,壓抑?如何能讓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唐清森和社區幹部商議著。“為了親人及廣大居民的健康……社區將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社區居民感謝你們的理解和付出……”這是唐清森親自寫的感謝信。隨後唐清森帶著感謝信和水果再次走訪了41戶武漢返鄉人的家中,安撫他們的情緒。

“在家裡待久了,真是覺得憋悶,但看看我們的唐支書,他為了大家好一直在奔波著,我們會堅持在家裡待著,直至疫情過去。”記者電話連線採訪了武漢返鄉人員閆先生。

2月2日早上,唐清森由於身體不舒服,沒有吃早餐。在下村檢查工作時突然感到頭暈噁心,右手臂麻木,同事趕忙把他送到醫院。經過各項檢查後,被確診為”腦梗死"。

“發病的前幾天就說頭疼不舒服,讓他去看病,他總說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不能脫崗,發病的前一天也沒咋吃飯……”唐清森的妻子姚永惠輕聲埋怨道。

“唐清森平時工作踏實認真,積極肯幹,富有活力,敢於擔當。在疫情來臨後,他帶領社區幹部身先士卒,摸排湖北返鄉人員,截止2月3日,社區共排查武漢返鄉人員68名,涉及41戶,發現並確診病例一人。每次遇到問題,他總是無懼危險衝鋒在前,身體不適,卻仍堅持在一線,他是一位優秀的黨支部書記。”鄧州市古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