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固涩剂(一)​

方剂学各论——固涩剂(一)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8道)

1.概念: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属于“十剂”中“涩可去脱”范畴。


2.适应范围: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滑脱散失之证。


3.配伍规律:根据气血、阴阳、精气、津液耗伤程度的不同,在固涩药的基础上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


4.分类:分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5.注意事项

①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须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不可,而不能单纯固涩。


②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而设,凡外邪未去,慎用固涩,以免“闭门留寇”。


③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6.本章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①涩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桑螺蛸散都有涩精止遗的作用,以治遗精、遗尿诸症。但金锁固精丸重在固肾涩精,主要用于肾虚遗精;桑螵蛸散重在两调心肾,补益气血,主要用于心肾两虚之尿频、色如米泔而见神志恍惚、健忘之证。


②固崩止带剂

固冲汤、固经丸均能固经止血,用治崩漏下血或月经过多。但固冲汤长于益气固经止血,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固经丸长于滋阴清热,主要用于阴虚内热之崩漏。


7.具体方剂

(1)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

【方歌】桑螵蛸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合;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用法】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

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

①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固精止遗,为君药。


②龙骨收敛固涩,且镇心安神;龟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共为臣药。桑螵蛸得龙骨则固涩止遗之力增,得龟甲则补肾益精之功著。


③人参大补元气,配茯神合而益心气、宁心神;当归补心血,与人参合用,能补益气血;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意在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同时,促进心肾相交,共为佐药。


④诸药相合,共奏调补心肾、交通上下、补养气血、涩精止遗之功。


⑤原方作散剂,各药用量相等,而在服用时,又以人参汤调服,说明人参用量独大,于方中寓意有二:一为益心气以安心神,一为补元气以摄津液。


【加减应用】

方中加入益智仁、覆盆子,增强涩精缩尿止遗之力;若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兼有遗精者,可加沙苑子、山萸肉以固肾涩精。


【配伍特点】

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之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


金锁固精丸

【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沙苑填;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盐、莲粉


【用法】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


【功用】涩精补肾。


【主治】

肾虚不固之遗精。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伍特点】

既补肾,又固精,标本兼顾,而以治标为主。因其能秘肾气,固精关,专为肾虚滑精者设,故美其名曰“金锁固精”。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固涩剂(一)​

缩泉丸

【方歌】缩泉丸治小便频,膀胱虚寒遗尿斟;乌药益智各等分,山药糊丸效更珍。


【组成】乌药、益智仁、山药


【用法】山药为糊丸,或水煎服。


【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

膀胱虚寒证。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小腹怕冷,舌淡,脉沉弱。


【配伍特点】

三药合用,温而不燥,除下元虚冷,则肾气复而膀胱约束有权,溺频遗可愈。

(2)固崩止带


固冲汤

【方歌】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


【组成】白术、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方义】

①重用白术、黄芪为君,补气健脾,使气旺摄血。


②臣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以调冲任,并能养血敛阴。


③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功专收敛固涩,以增止血之力;因出血为离经之血,每多夹瘀,故以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共为佐药。


④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用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以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二是用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加减应用】

若兼肢冷汗出、脉微欲绝者,为阳气虚衰欲脱之象,需加重黄芪用量,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


【注意事项】

血热妄行崩漏者忌用本方。


固经丸

【方歌】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


【组成】黄苓、白芍、龟板、黄柏、椿树根皮、香附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

阴虚血热之崩漏。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方义】

①重用龟板咸甘性平,益肾滋阴而降火;白芍苦酸微寒,敛阴益血以养肝;黄芩苦寒,清热止血。三药用量偏大,是为滋阴清热止血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


②黄柏苦寒泻火坚阴,既助黄芩以清热,又助龟板以降火。椿根皮苦涩而凉,固经止血,为佐药。又恐寒凉太过止血留瘀,故用少量香附辛苦微温,调气活血,亦为佐药。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使阴血得养,火热得清,气血调畅,则诸症自愈。


易黄汤

【方歌】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祛湿,肾虚湿热带下医。


【组成】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功用】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主治】

肾虛湿热带下证。带下粘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方义】

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肾虚得复,热清湿祛,则带下自愈。


清带汤

【方歌】清带汤中薯茜草,龙骨牡蛎海螵蛸;赤带二钱芍苦参,白带三钱术鹿角。


【组成】生山药、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


【功用】益肾健脾,固涩止带


【主治】

脾虛带下赤白,清稀量多,连绵不断,腰酸体乏,舌淡苔白,脉细缓而沉者。


【方义】

龙骨、牡蛎固脱,茜草、海螵蛸化滞,生山药滋真阴固元气。


【加减】

单纯赤带,加白芍、苦参;单纯白带,加鹿角霜、白术。


【配伍特点】

龙骨、牡蛎为收涩之品,兼具开通之力;海螵蛸、茜草为开通之品,兼具收涩之力。四药合用,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


【鉴别】

完带汤、易黄汤、清带汤三方皆治脾虚带下者。其中完带汤为治脾虚带下而兼肝郁,重在补气健脾,兼以舒肝止带;易黄汤为治脾虚带下而有湿热,健脾止带之中兼清湿热;清带汤为治脾虚带下赤白而清稀量多,健脾止带之中兼以和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