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 三国


  早在孙权称帝之前,他已经发现,曹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分走了好大一部分政治权力,让皇帝难以为所欲为,这是孙权不能容忍的。所以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设置了特务性质的校事官,对江东士族进行打击。

  等到称帝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太子孙登对江东士族十分服膺,就更加害怕。他一怕士族们利用太子来制衡自己的权力,二怕自己死后,太子成为江东士族的傀儡,于是有换太子的意思。

  孙登虽然史书上记载得十分完美,好像他不死孙权就不会发动后来的“二宫之争”,导致东吴元气大伤,但其实不是的,孙登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吴书》记载:“弟和有宠於权,(孙)登亲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让之心。”孙登当太子的后期,其身份已经出现了危机,孙权似乎有意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只是孙登恰好这时候死了,可谓死得恰到好处,以免孙权亲手杀他,避免了一场家庭惨剧。

  孙和成为太子后,与江东士族依然十分亲近,又造成了孙权新的不满,于是他要在诸子里面再找一个代理人,跟江东士族打对台,他找到的就是四子孙霸。于是孙权故意让孙霸跟孙和待遇一致,鼓励朝臣中的投机分子聚集到鲁王孙霸旗下,跟孙和以及江东士族作对,这就是长达八年的“二宫之争”,直接影响了东吴的国运。


  当年孙权紧随曹丕、刘备称帝,由吴王进位为吴大帝,在位管辖西至荆襄山麋,南至越南,东至夷州(今中国台湾),北至合肥,可谓疆域辽阔,但是传至子辈却逐渐没落,究竟为何?


  笔者先告个信儿,这改变乾坤的东西,就是“权力”,不仅孙权沉迷于无限权力的美好中,他的子孙后代间的残酷争斗远胜于他。

(笔者甚至可以说东吴几大都督的离奇死亡都脱不开孙权的影子)


我们看一个决定性的人物,孙鲁班。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东吴大帝孙权长女,生母步夫人,全怿、全吴生母,全绪、全寄继母。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因此孙鲁班又称全公主。


  》》孙鲁班简介《《

  

中文名称 孙鲁班

  别名 孙大虎、全公主

  国籍 孙吴

  逝世日期 258年

  职业 公主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相关事件 南鲁党争

  结局 被孙綝赐死

  亲属成员

  父母

  父:吴大帝孙权

  母:步夫人步练师

  丈夫

  周循(前)

  全琮(后)

  

  全绪,长子

  全寄,二子

  全怿,三子

  全吴,幼子

  兄弟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追谥为宣太子。

  孙虑,字子智,孙权次子。

  孙和,字子孝,孙权三子,追谥为文皇帝。

  孙霸,字子威,孙权四子。

  孙奋,字子扬,孙权五子。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被拥立为东吴第三任皇帝。

  孙亮,字子明,孙权七子,继任为东吴第二任皇帝。

  妹妹

  孙氏(待考),孙权次女,刘纂妻,早卒。


  还有个关键人物:孙鲁育,孙权小女,字小虎。


  孙鲁班唯恐孙和孙霸兄弟任一个做了太子、琅琊王夫人都会当上皇后,到时自己没有好日子过。所以她变着法子在父亲孙权那里挑拨,不但不肯让王夫人当上皇后,更不肯让孙和兄弟好好当接-班人。


  孙权象大多数男人那样,虽然对儿子爱得紧,对为自己生儿子的女人却未见得有多深情。孙鲁班眼看直接推翻孙和的太子位不能得手,就转而在孙权的耳朵边上吹风进谗,数落琅琊王夫人的不是。


  果然,这些话在孙权那里很有市场,孙权非常相信自己娇宠的女儿,渐渐地对琅琊王夫人产生了偏见。


  孙亮的母亲是孙权晚年最宠爱的宁波人潘氏。潘夫人出身低贱,原本只是后宫织坊的官奴,因为美艳动人而被孙权看中,并很快生下了儿子孙亮。孙亮年纪又小又聪明伶俐,很得孙权的喜欢。而潘夫人则野心勃勃,与孙鲁班很有共同语言。


  在孙鲁班后嫁的全氏家族里,有一位全尚,按辈分孙鲁班是他的堂伯母。全尚有一个非常漂亮可爱的小女儿,很得孙鲁班的喜欢,每次进宫都要把她也带进去开开眼界。——于是,潘夫人和孙鲁班私下里为孙亮和小全氏订下了婚约。——金童玉女,倒也是一双可爱的小人儿。可是侄孙女成了弟媳妇,辈分差了几截,这要是小老百姓,该是个什么下场?


  两个工于心计的女人决定通力合作、利益均分了。(在这里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故太子孙登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说起来长孙继位也很正大光明,而且他们的母亲就是孙鲁班从前的周家小姑子,那为什么孙鲁班不扶持他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周小姐跟这位狭隘刻薄的前嫂子关系不怎么样,而且也象父亲周瑜那样对名利淡薄,不愿卷进权力斗争中去。——而潘氏则恰恰相反,跟孙鲁班臭味相投。)


  孙鲁班和潘氏不住地向孙权吹风下药,想要他废掉太子孙和,另立幼子孙亮为嗣。孙权被宠妃爱女这么一倒腾,也很有这个心思。


  孙和没有意识到危险在向他走近,他缺乏政治手腕和敏感。


  早在孙权重病、派太子去祖庙祭祀祈福的时候,孙和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低级错误:他的太子妃张氏叔父张休正好就住在神庙附近,听说太子侄女婿来了,便盛情邀到家里去聚会。孙和不知轻重,居然也就去了。这件事被孙鲁班安插在孙和身边的眼线打了报告,再经孙鲁班的嘴说到孙权耳朵里去时,就完全变了味儿:老父病重,去斋戒祭神的儿子居然不守在神庙里,跑去跟自己的外戚见面,天知道他们都在谈些什么?——孙权不禁将琅琊王夫人事件联系起来,对儿子也产生了疑忌之心。


  但是废立储君毕竟是国家大事,孙权免不了要拿到朝堂上去与大臣们商议。——不用说,大臣们都极力劝谏反对。全力支持孙和的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反对孙和的,也不同意立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儿孙亮。


  孙鲁班发现,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在朝廷中找到帮手。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孙鲁班却碰上了一个障碍:全家虽然跟孙亮攀上了亲家,她的丈夫全琮却是一坨生铁,还是铁杆的“孙霸党”,假使费尽气力劝得父亲废了孙和,却又换上了同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孙霸,这换汤不换药的事儿怎么做得?


  赤乌十二年(公元二四九年)正月,全琮病逝。与自己意见不统一的丈夫总算是死了,全公主孙鲁班松了一口气。这时她已四十来岁,再嫁高位权臣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她干脆不做再嫁的打算,而是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情夫。


  孙鲁班看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堂侄儿侍中孙峻。


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 三国


  孙峻长得十分英俊潇洒,作为皇族近-亲,孙权十分信任他。这个家伙虽然长了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却是个斯文败类、衣冠禽兽。他在东吴后宫出出入入,借机勾引孙权的侍妾,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只瞒住了孙权一个。


  孙鲁班虽然年纪已不轻,却风韵不减,而且在大帝孙权处说话很有分量,因此她稍一示意,孙峻立即很识时务地跟堂姑厮缠在了一起。这对乱-伦的男女很快就在废太子一事上达成了共识:孙峻的姐姐就是全尚的妻子,孙亮订下的小全氏就是全尚之女。如果孙亮登基为帝,孙峻不但是小皇帝的侄儿,更是小皇帝的外家舅父了,立即鸟枪换炮,晚辈做了大舅爷了。


  在切身的家族利益方面,孙峻比全琮要有觉悟得多。


  孙峻也开始大肆攻击太子的过失,并且力主更换太子了。孙权对同宗重臣的意见十分重视,终于下定了决心。


  公元二五零年,孙权幽禁太子孙和,废为庶人并赶出京城。同时遭殃的还有孙和的胞弟鲁王孙霸——孙霸曾经为了与胞兄夺嫡,在朝中结党钻营、坑害臣工。当时孙权还在宠爱琅琊王夫人和孙霸,不但不予追究还帮他出头。现在孙权变了心意,孙霸的劣迹也就变得令孙权无法忍受,于是清算旧帐,说孙霸是“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得立,安得不乱?”这样的大帽子盖将下来,可想而知,孙霸还能有活路?不久便被处死。兄弟相煎,结果是便宜了别人。


  同年,孙权年仅十岁的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潘氏成为东吴帝国活着登上后座的第一人,孙峻更当上了武卫将军,升官发财。


  孙亮当上了太子,潘皇后和全公主孙鲁班的第一桩事体,就是为孙亮和小全氏完婚。茫然无知的一双孩童就这样结成了夫妻。


  潘氏当上了皇后,立即趾高气扬。她从前身份卑贱,在后宫中经常被人嘲弄,现在她终于翻了身,就变本加厉地向从前敢于对自己不够恭敬的宫人报复,宫女内侍们经常被她借故处罚,不但要受皮肉之苦,还常有性命之忧。


  除此之外,潘氏对孙权也不象从前那么柔顺了。更离谱的,当孙权再一次卧病时,潘氏居然喜上眉梢,迫不及待地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吕后执掌实权的手段,想要在吴国也来个依葫芦画瓢。


  孙权渐渐发现了潘氏的本来面目,追悔不及,想要以“侍父疾”的名义,重新召回废太子孙和。


  孙鲁班怎么会让老父亲又重弹旧调呢?孙和要是回来复位了,这位全公主只怕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她再次联合孙峻和孙弘,阻止了孙权的行动。不久后,更通过孙权的手,颁下了这样的旨意: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贬居长沙;另一位南阳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孙休为琅琊王,出居丹阳;还有仲姬所生的儿子孙奋为齐王,出居武昌。


  好了,现在所有比孙亮年长的皇子们都被轰远了,孙鲁班和潘皇后的目的也就该达到了:孙亮可以安安稳稳地准备做吴国皇帝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


  后宫中的侍从们眼看孙亮登基已成定局,他们恨之入骨的潘皇后就要临朝称制做皇太后了,不禁对未来深感恐慌。


  怨怒积得久了,总是要爆发的。一天,侍从们趁着潘皇后熟睡之机,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她勒死了。


  这个消息极大地打击了孙权。老皇帝这时未见得还对潘氏有什么情意,但是奴仆居然敢在自己眼皮底下谋杀自己的妻子,老头儿不能不感到愤怒悲伤,兴起英雄末路之叹。


  潘皇后的横死,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孙权意欲更换孙亮的想法——看在暴亡的少妻面上,老头彻底打消了再次易储的念头。


  不久,古稀之年的孙权真正到了他人生的末路。神凤元年四月,曾叱咤一时的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去世了。


  后人评价三国群英,有这样的感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却很少有人提及,晚年的孙权是如此昏庸自大,为后来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既开创了吴国,也为覆灭它埋下了炸药,更把自己的家族和儿孙放在了炸药引线口上。若是想要家和业兴,像他那样的儿子,还是不要生的好。


  孙鲁班终于如愿以偿地将小弟弟兼侄孙女婿的孙亮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她的奸夫孙峻也当上了辅政大臣。孙鲁班更为所欲为了。


  孙鲁班的同胞妹妹孙鲁育,因为初嫁朱据,而被称为“朱主”,即嫁给朱家的公主也。鲁育的为人很像她的母亲步夫人,没有姐姐那么狡诈阴毒,凡事都循规蹈矩。谁知这种美德到了她的姐姐鲁班眼里,却是罪不可恕,后来更成了她的催命符。


  早在谋划废除太子孙和的时候,孙鲁班就曾经向妹妹谋求支持。不用说,孙鲁育是不会同意的,不但不同意,还劝姐姐不要目光短浅,只为一些宫闱间的争风就去扰乱国家大事。这样一来,孙鲁班便将妹妹恨入骨髓,时时不忘找机会报复。


  五凤二年春夏之季,吴国孙氏家族内部发生权力争斗,故太子孙登之子孙英、以及孙峻的叔父孙仪,不满孙峻荒淫残暴,先后试图杀掉孙峻,都被孙峻逃脱。


  当孙峻诛杀孙英、孙仪时,孙鲁班认为报复妹妹的好机会来了。


  于是,孙鲁班向奸夫举报,说孙仪的同谋就是孙鲁育。


  孙峻听了情-妇的话,当然“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立马就把小姑妈孙鲁育抓来杀了。


  孙鲁育到死,恐怕才算是真正明白,她那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已经变得有多么可怕。


  同时被杀的孙英,应该是周瑜的女儿为孙登生的儿子吧?孙鲁班既然连亲妹妹都要坑进去,当然更不可能为从前的小姑子出头,救她的孩子——周循如果死而有知,知道自己曾经娶过这样一个女人,可真是要死不瞑目。


  孙鲁育的枉死,还牵连到她的女儿也经历了一场惊险。


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 三国


  孙鲁育和朱据有一个女儿,由于品貌出众,被孙权选为六子孙休的王妃——舅舅娶了外甥女,作主的居然是外祖父,辈分和血缘全乱了套。


  孙鲁育无辜被杀的时候,朱王妃和她的丈夫琅琊王孙休正在封地江苏丹阳。当噩耗传来时,朱王妃痛哭失声,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追查朱公主事件,逼得孙休不得不将心爱的妻子送去前途莫测的京城。临上路的时候,夫妻抱头痛哭。


  总算朱王妃一向谨慎小心,孙鲁班虽想斩草除根,却找不出外甥女的岔子,孙峻虽然心狠手辣,做事却比他的情-妇要公道得多,他认为朱王妃早已远嫁,怎么可能参与母亲的事呢?于是很快又把朱王妃送回了丈夫身边。


  第二年的秋天,孙峻死在了出征的路上。代他辅佐孙亮的是堂弟孙綝。


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 三国


  不久,孙亮知道了二姐孙鲁育冤死的内幕。


  潘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争宠夺权上面,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多少慈爱之心。倒是孙鲁育为人温良,对小弟弟孙亮十分爱护。孙亮与她姐弟情深,得知二姐的死因之后,愤怒不已,质问孙鲁班:“你凭什么说鲁育谋杀孙峻的?从哪儿听来的消息?如果是你捏造,我可不会饶了你!”


  孙鲁班没有想到,自己的大靠山在短短几年间就全部倒光了。她早知大事将要不妙,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尤其没有想到第一个找她算帐的就是她一手扶起来的小皇帝。于是她一面眼泪鼻涕,一面在脑子里面转风车,想方设法要逃脱罪责。


  孙鲁班最后想到了一向跟自己关系不错的两位外甥:孙鲁育的儿子朱熊、朱损。在这性命关头,孙鲁班信口雌黄起来:“那还能是谁给我的消息?当然是孙鲁育的儿子朱熊朱损告诉我的。我怎么知道,他们会诬陷自己的母亲呢?”


  此话一出,朱熊朱损兄弟完蛋哉!诬陷和迕逆两大罪状之下,他们百口莫辩,更何况他们从前也确实经常和这位大姨私下独处,说了些什么又找不到作证的人。因此很快就被报仇心切的孙亮杀掉了。


  孙鲁班对孙亮扶立有功,孙亮听信了她的谎话,莽撞地杀掉了两位朱家外甥,结果不但没有为二姐报仇,反而使姐姐的血脉彻底断掉,正中了孙鲁班的下怀。


  孙鲁班蒙混了孙亮,又逃过一劫,更彻底断了孙鲁育的子嗣,免除了日后被外甥报复母仇的忧虑。


  从这起事件之后,孙鲁班发现自己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孙亮对她没有多少好感,她终于开始了小心谨慎的日子。


  然而庆幸未已的孙鲁班没有想到,她捅了一个更大的马蜂窝,她的结局将比被她坑害的人还要糟糕。


  朱损的妻子是新任辅政大臣孙綝的妹妹。孙綝因妹夫朱损无辜被杀一事,恨透了孙亮。而孙亮大肆封赏与孙鲁班有关系却于国家毫无功劳的外戚全氏家族,鼓励全氏家族公然与辅政大臣作对,更令孙綝感到无法忍受。


  据说孙亮很是聪明,曾经有个侍丛在他吃的蜂蜜里放老鼠屎,诬告管理员不称职。孙亮让人将老鼠屎掰开,发现里面没有被蜂蜜浸透,从而为管理员洗刷了罪名。


  因为这桩事,孙亮被赞了一千多年,认为是聪明人。


  但是,孙亮只是个有点小聪明的男孩,既不是天才侦探,更没有帝王的素质。朱家兄弟的冤死就是一桩血证。而这样借着小聪明就自鸣得意的小男孩居然坐在了皇位上,不但是国家臣民的不幸,更是他自己的大不幸。


  太平三年(公元二五八年),权力斗争最后爆发,一场军事政变后,孙綝大获全胜,全氏家族一败涂地,十六岁的孙亮也被废为会稽王,不久后更被黜为侯官侯,被贬居荒凉的福州,小全氏也随着丈夫凄凄惶惶地离开了皇宫。


  孙綝轻易地放过孙亮夫妇,想来并不是因为他高风亮节,而是他不想背上“弑君”的罪名。但是对付谗杀了自己妹夫的孙鲁班公主,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即使他不以牙还牙,孙鲁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同年,孙綝迎琅琊王孙休即位,是为东吴景帝,王妃朱氏立为皇后。孙鲁班自此被流放远至荆南的零陵郡。


  吴国经此长期政治动荡而国力日下,继孙休之后,孙皓亦穷兵黩武、残暴不仁,徒耗国力,加速了吴国灭亡。


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 三国


东吴是怎么没落的 | 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