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美国宪法是美国富强崛起的根本基础?

美国富强而崛起的根本基础是什么?许多人说是美国宪法!

我要说这种回答是相当草率的,仅仅只是后来者跪倒于美国如今的强大,而构筑的一种乌托邦式的虚幻解读,与美国走向强大的真正历史过程并非符合。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美国宪法的巨大作用,因为作为美国国家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宪法对美国的经济基础——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的固化作用不可替代。但是,若说美国宪法是美国国家强大的最根本因素,这同样也是无视构成美国国家力量的真正的“金字塔”底座,也即其实际的经济基础与生产力现实。我们不能颠倒了因果关系。

我们须知美国宪法赖以诞生的生产力基础。

这一基础的核心,不妨可作如下扼要概括: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资产者与劳动力,占有了比欧洲还优越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没有这一基础,人类也同样不会诞生首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

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美国宪法固然伟大,但不能说明一切,其所诞生的基础更为根本

独立战争前的美国其实已经有了那一时代最先进的经济基础

大名鼎鼎的《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于1776年。这一年的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然后再往后11年的1787年,美国才开始制定联邦宪法。又过了2年的1789年,美国宪法生效。这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这本书的第一篇第八章是“论劳动工资”,记录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当时关于北美和英格兰经济情况的比较观察,我们可以由此直观到当时北美的富有,摘录如下:

英格兰现今肯定是比北美任何地区更富的国家。可是,北美的劳动工资比英格兰任何地区更高,在纽约地区,普通工人每天赚3先令6便士美币,合英币2先令;造船木工10先令6便士,外加值英币6便士的1品脱朗姆酒,共合英币6先令6便士;建房木工和泥瓦匠8先令,合英币4先令6便士;裁缝工人5先令,约合英币2先令10便士。这些价格全都高于伦敦。据说在其他各殖民地,工资也和纽约一样高。

在北美各处,食物的价格比英格兰低得多。在那里从来没有听说过饥荒,即使在最坏的季节,他们也总是足够维持自己。

上述记录告诉我们当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不仅劳动工资比英格兰高,而且食物价格还比英格兰低得多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就人均GDP来看,北美殖民地其时可能已经高于英国本土,而且还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不过亚当·斯密依然还是斩钉截铁地断言“英格兰现今肯定是比北美任何地区更富的国家”,而不是相反的判断,原因是什么?

我们结合下述数据进行对比:

1776年英国移民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时,有250万人口(未计入印第安人),36.9万平方英里领土。而英国本土面积大约只有9.4万平方英里,当时人口已经在800万以上

虽然土地与自然资源处于劣势,但是当时英国本土的人口优势明显,所以若论总的国民财富,英国当然是超过北美的,更何况当时大英帝国还有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为其贡献着大量的殖民收入。

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英国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欧洲列强中,位属第一是没有悬念的。然而与北美殖民地相比依然会逊色。

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其实一直缓慢。但是在18世纪4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则逐渐加快。而到了19世纪的1811~1821年的10年间,英国人口一下子增长了18%,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8%,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英国的“人口革命”。原因是什么?这是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是相应的。

同样的土地与自然资源条件下,工业社会能比农业社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同时也需求多得多的人口。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而控制全球殖民秩序的英国,也率先完成了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与革命

北美确实应当庆幸与英国同宗,而不是像拉美与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到后来总是慢一步,在当时,北美也几乎同步跟着进入了工业革命。这一大致同步,才是美国在20世纪崛起为超级大国的根本因素,其重要性超过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只是这种情况的派生。

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宪法没有一部是脱离经济基础凭空诞生的,也不必然因此就促使各国走向康庄大道。宪法的确是现代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然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美国是经济与人口长期同步高速增长的唯一国家,支撑这种发展的背后因素与其国土上的庞大自然资源高度相关

至南北战争爆发,消灭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后,美国就已彻底转型为工业社会。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的1860年,美国北方的工业生产已居世界第四位。当时美国人口已经超过3000万,多于3000万不足的英国。虽然其时的英国,依然还是人口增长最迅速的欧洲人口大国。

当时的北美人口增长之所以如此之快,是经济增长与土地、自然资源充足的综合结果。劳动力数量与财富的相关性在当时的北美表现得十分明显。

当时的美国劳动力收入水平可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大量土地依然处于未开发中,使得北美一方面对移民来说有极大吸引力,另一方面生育率也大大超过英国及欧洲的水平。

我们看遍全世界,对比所有国家,会发现美国是唯一一个,人口从少至多,经济与人口增长同步快速扩张的国家,其持续之久可谓全球绝无仅有。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相比于上帝,美国人更应感谢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所以,就发展态势来讲,美国超越欧洲是明摆着的。

劳动力的素质相类似,人均所面对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与自然资源,却是欧洲拍马难追的

这就是生产力因素。

与美国宪法相比,之于美国,何者更为根本?当然是生产力因素。美国宪法提供了合理的规则与秩序,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美国人民的凝聚。而生产力因素却促使美国人必须团结、反对分裂,南北战争已经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超过欧洲的这种大趋势,在殖民地时代,在有美国宪法之前,就已经注定。因此后来的美国宪法只要不想人为强力妨碍这种大趋势,就只有顺应这种历史潮流,保障工商业权利与统一的大市场而不是封建乃至奴隶制的奴役权力。

《国富论》中有如下有趣的叙述:

据统计,在大不列颠以及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在将近500年中居民未能增加1倍。而在北美的不列颠殖民地,居民人数在20年或25年之内已经翻了一番。目前,北美人口的增加主要也不是由于新居民的不断移入,而是由于本地人口的大量繁衍。据说,健在的老年人常常亲眼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多达50个或100个,有时更多。

劳动的报酬在那里如此丰厚,以至于子女众多对家庭来说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父母富裕和幸运的源泉。根据计算,在离开父母以前,每个儿童的劳动能给他们带来100镑的净收入。一个带有四五个子女的中层或下层年轻寡妇在欧洲再婚的机会很少,而在北美却常常有人求婚,儿童被看作是一笔财产,是对婚姻最大的鼓励。因此,我们对北美人民早婚一般就不觉奇怪了。尽管早婚使人口大量增长,北美却依然抱怨人手不足。对劳动者的需求和维持劳动者资金的增加,似乎比可找到的劳动供给的增加快得多。

亚当·斯密发现北美人口增长虽然已经十分迅速,但是资产者依然还是一直抱怨劳动力供应的不足。这种状况实际上一直持续到20世纪。美国人一直都不太认为自己国家的人口足够,到现在还是喜欢生育和多养孩子,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而已。

美国作为一个人口远未饱和的国家,长期只要吸纳劳动力进入美国,就能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其所占有资源之庞大相对于其人口数量,意味着仅靠本土的人民的生育是不够的。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被歧视的华人是美国19世纪铁路大建设的主力军,反映了美国长期对外主动吸纳劳动力

这才是美国发展历史中,一直有欢迎移民的文化的真实原因。这种状况直到最近的特朗普上台才有所改变,当然这也许依然只是暂时的逆流而已。

对这种文化,固然是可以解释为美国宪法的精神塑造,但是莫若深入了解其后的美国基本国情。如果对此不明白,我们在精神上就会被魅惑,以为所谓新教精神下的美国人,真的就是天生的先知先觉,应为全世界所膜拜。

这就未免太玄学了。

联邦宪法出现之前的殖民地时代,美国就已经发展出了国内消费市场

能持续良性拉动本国乃至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在北美,恐怕在殖民地时代就已经形成。而这依然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阙如的。

美国在殖民地时代早期,其工业以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最普遍。户户均有手纺车和手工织布机,自织麻布和麻毛混纺布。乡村和城镇同时还有大量独立手工业者。发展至殖民地后期,手工业工场进一步发展了起来。

而当时最大的工业部门,是造船和航海用品制造以及木材加工,竞争力非常强。新英格兰地区是最大的工业基地,造船成本低于欧洲30~40%,因此英国有1/3的商船是在北美殖民地制造的,而殖民地3/4的商船也是自己制造的。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美国成为消费社会的历史其实很早,二战后更成为欧、日、韩经济崛起的主要外部因素

由于英国限制乃至禁止北美发展自己的毛纺织和冶金工业,所以迟至独立前不久,北美才在费城等较大城市建立毛纺织工场。限制被突破后,新英格兰地区的冶金工业发展很快。到1775年,殖民地炼铁炉比英格兰、威尔士的总和还多。此外,殖民地的酿酒工业和玻璃工业也发展迅猛。

我们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前述亚当·斯密对美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劳动力供需水平以及人口增长情况,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 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前其实就已经形成了使得经济体系总体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强劲国内消费市场。并且随着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其规模一直在急速膨胀,最后变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大英帝国事实上相比于当时的美国,从经济基础来看,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的优势了。八国联军时代,美国之所以相对其他国家表现得对中国更为“仁慈”,实际原因是美国经济发展动力与实施殖民关联度不大,没有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那么大的殖民毒瘾。

南北战争,北方之所以最终获胜也是同一道理。当时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事实上对英国与欧洲的棉花出口有一定的依赖,然而在美国总体的经济体系中,南方的经济份额已经相当低,若论工业产值,北方已经是南方的100倍。整个美国的人口主力与消费市场主体也是在北方。因此,当时2200万人口的北方注定是迟早无法容忍900万人口的南方控制着其中为数高达380万的黑人奴隶,对北方开工厂的资本家来说,这绝对是垂涎欲滴的猎物。

黑奴被束缚在种植园中,不能成为工业劳动力,不就是当时美国国家财富的巨大浪费吗?

美国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比,绝非是更根本因素

所以我们得承认美国宪法是伟大的,但是不能陷入迷信。我们得明白美国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终究只是美国当时经济基础的体现。

而这种经济基础来源于生产力。欧洲移民所掌握的科技与工业力量,是同样住在北美的印第安人所不可能比拟的,后者的知识无法将北美庞大而优越的自然资源变现为先进生产力。德国与日本的劳动力素质使它们在二战后又重新快速崛起也是类似道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素质相似的劳动力,在北美将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这与北美资源的得天独厚高度相关。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北美对欧洲的后来居上。难道说真的只是因为美国宪法优于英国的法律以及拿破仑法典?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拉美黑奴起义比北美多得多,受压迫甚至更深重

此外,几乎是“克隆”了美国宪法的墨西哥并没有创造奇迹,这是为什么?墨西哥与巴西一样,在殖民地时代几乎全部是以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主,其经济空间等于并没有多少让工业成长的机会。因此墨西哥和巴西等拉美国家因不断的起义与革命而被迫废奴时,工业基础几乎没有多少,国民经济发展自然艰难许多,从而又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拉美国家殖民地时代过度依赖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其实就像“鸦片”一样,长期“吸食”成瘾反而会让国民经济最终走向软绵无力。得克萨斯州当初就是对黑奴制的“毒瘾”难断,才在1836年宣布独立于在1835年废奴的墨西哥,然后加入美国的。

拉美国家废奴后的普遍情形与美国南北战争后彻底废奴的情况很不一样,废奴对美国经济发展可以说几乎没有负面影响,基本只有正面作用。原因就是美国的自由州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以工业发展为主。所以美国作为国家对种植园经济没有任何依赖。

同样是欧洲移民的殖民地,北美后来比拉美更为成功,这是什么原因?社会学家马斯克·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书中用新教伦理来解释,我认为并不真正充分。在我看来,这是因为起初的北美英国移民比起拉丁移民,有较多人看到方兴未艾的工业机会,更主动地拒绝了种植园经济的诱惑。毕竟,工业革命是在英国率先爆发的。而潮流初始时,身处其中者与外围熏染者,其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之所以崛起,真的就因为一部宪法吗?

所以,时下的一些流俗看法把美国的强大仅仅归结为一部宪法,是基本站不住脚的。这种看法无法解释美国历史中,解放黑奴的同时又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吸纳大量华工建设美国铁路但是在后来又施行《排华法案》这类自相矛盾的严重违宪现象。

宪法体现的是经济基础,背后是更根本的社会生产力因素,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本质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