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朋友給我看了一盆我以前沒見過的多肉植物,我第一眼就覺得花型像孔雀,他說這盆花的名字就叫“孔雀丸”,真是名如其型。這盆多肉也是朋友的朋友扦插後送給朋友的,在網上基本找不到賣家。因為養它的人實在太少了。不過確實很好看。孔雀丸是大戟科大戟屬多肉植物,它的莖形似圓球,枝幹是圓柱形,就像非洲人的辮子一樣,從中間向四周呈散射狀。它的花期很長,大概有半年左右。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如何養好一盆孔雀丸呢?

它比較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8℃至28℃之間,需要放置在遮陰、通風的環境,但是一定要避免冷風,比如天氣突變陰冷或者暴雨的時候,要提前放進屋裡。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它的配土用一般的多肉營養土就行,泥炭、珍珠岩按照1:1的比例混合就行,施肥的話採用通用的有機顆粒肥就行。每個月施肥一次。澆水也是按照常規的方式,在生長期每週澆1、2次,休眠期一個月澆上一次。因為孔雀丸生長比較快,在有些花友家裡吊掛在陽臺,生長出花盆的孔雀丸枝條垂吊著,更像是吊蘭。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孔雀丸的繁殖方式有3種。第一種是扦插的方式,在每年5月至9月之間最適合扦插,選擇長8公分左右的枝條,沾點草木灰風乾,插在細沙中,花盆澆透水,放在遮陽的地方等待長出新根。一般等半個月左右就能看見生長出新的鬚根,不過不要著急栽種,我們可以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再栽入花盆。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第二種方式是嫁接,可以用龍骨或霸王鞭做砧木,孔雀丸的母株切成2公分左右的小塊做接穗,孔雀丸很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可成活。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第三種方式是壓條的方式。可以選擇比較長、長勢好的枝條壓在土裡,生根後再從母株分離。一般在它的休眠期做壓條繁殖,可以買一些鉤子勾住它的枝條壓進土裡,壓進土裡的枝條的表皮環狀去掉一部分,壓進土的枝條上面需要覆蓋一層土,等壓條生出根後再從母株上切斷,將生根的枝條栽入新的花盆。這種方式看似複雜,其實操作上是比較容易的。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總而言之,孔雀丸是比較養活的多肉植物,但是我也搞不明白,在國內沒有火起來,養得人極少,如果要想與其他人與眾不同的話,可以嘗試種上一盆,不過能買到確實比較難。

你知道嗎?這盆花形似孔雀,養得人非常少,在網上都找不到有賣的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經驗和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批評指正。



精彩鏈接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