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说不出的话:无人倾听,比无法行动更痛苦

一旦某个人不能以我们能够接受的沟通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我们也将失去了他。"

——《困在时间里的人》

植物人说不出的话:无人倾听,比无法行动更痛苦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实际上,有些折磨的的确确要比死掉更痛苦。比如植物人,他们活着,但生不如死。

在亚历克丝第一次来到艾米所在的医院时,她被眼前病人们的状况惊呆了:

"他们曾经都有各自的生活,也都在渐渐变老,只不过有一天这样正常的生活状态戛然而止。但他们依然活着,在某个地方活着。"

"有的人会缓慢地眨眼睛,会轻轻地将头转向光亮处,会很顺畅地变换表情;有的人像是被冻住了,一点生理反应也没有;有的人像是沉浸在欢庆活动之中;有的人面容安详;有的人则像是经历了什么痛苦的事情,他们都被困在了无声的尖叫中。"

他们被统称为"植物人"。就像一株植物那样,他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都是正常的,而且只要你"浇水施肥",他们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但这个略带冷漠的名词,实际上并不恰当。因为即便真的是植物,生存状态也是不尽相同的。更何况,他们是人。

"这些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非一模一样,也不应该被社会抛弃。有些人完全失去了意识,但有些人还存留着最模糊的意识,和脑死亡远不一样。"


植物人说不出的话:无人倾听,比无法行动更痛苦

《世界奇妙物语》曾讲述了一个有关于植物人的故事。

女主被关在了一个箱子里。她有一部手机,在信号不稳定的状态下偶尔能与外界联系;她能偶尔听到外面微弱的声音;能感受到虫子噬咬的疼痛。

而真实的情况是,她因为受到攻击脑出血而被进行抢救,报警求救的过程是她意识想要努力恢复的过程。听到的微弱声音是医学设备的声音,虫子噬咬的疼痛感是注射器插入皮肤的触感。而最终陷入黑暗挣扎却再无回应,则意味着抢救失败变成植物人。

意识是存活的,只是和外界物质世界隔离了。

对于外界来说,这是一具只保存着基本生理机能的躯体。但对他们自身而言,意识无时无刻不在释放出信号,只是无法被外界倾听,或者说,根本无人倾听。

植物人说不出的话:无人倾听,比无法行动更痛苦

书中的海恩斯医生,是植物人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研究通过脑部扫描来捕捉到植物人与外界交流的迹象。正是他的研究,促成了书中三位主要视角人物的故事交互。

"这些病人的大脑存在数据和记忆。他们的思维网络也在嗖嗖地运行着,只是不能将他们的想法传达到闭合循环之外的地方。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你不介意这么类比的话——黑进那些网络,亲眼看看他们大脑的运行方式。"

在海恩斯医生的研究中,植物人的脑部活动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并捕捉他们大脑中的"亮点"。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植物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确认"和"否定"来实现和外界的交流。

这并不完全是书中杜撰。在现实中,通过脑部扫描来判定患者是否仍有意识,已经成为神经失能领域的共识。


植物人说不出的话:无人倾听,比无法行动更痛苦

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学家阿德里安·欧文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轰动。她让一位植物人状态的女子,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和正在穿过房间,并对她进行了fMRI扫描。

一般对于身体状况正常、有意识的成年人来说,在想象打网球时,脑海中辅助运动去的运动皮层会处于持续活跃状态;而当他们想象穿越房间时,辅助空间记忆的海马体会显示活跃。

实验的结果是,这位植物人状态的人在想象这些情景时,大脑的活动模式都与正常人惊人的相似。

通过之后更为广泛的研究,欧文不但证实了被判为植物人的病人有意识,人们甚至还能与他交流。

也许我们要感谢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赋予了人类攻克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的能力。但我们更要感谢那些试图去倾听的人们,无论是海恩斯医生还是阿德里安·欧文。

"核磁共振图像一片黑暗时,我们的确十分沮丧。可是当我们看到一个被诊断为植物人的病人的脑中开始闪光,向世人呐喊着他们其实还存在想象力、记忆和求生的意愿时,我们所体会到的喜悦之情,你根本无法想象。"

故事中,植物人状态的艾米,通过姓名字母拼写的方式,艰难却成功地指认出了凶手的名字。尽管她没能苏醒过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但她至少有了重新和这个世界链接交流的渠道,而且,她有了新朋友。

"亚历克丝把一只耳机塞进艾米的左耳,把另一只耳机塞进自己的右耳。她轻合双目,按下了播放键。"


植物人说不出的话:无人倾听,比无法行动更痛苦

我们对死亡的理解,从没有呼吸,到失去心跳,再到脑死亡,越来越精准。现代医学的发展,重新塑造了生,也再次定义了死。未来,还有着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这样奇迹般的科学,让"起死回生"成为现实。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做那个善于倾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