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抑郁症,一个离大家好像很远又好像近在咫尺的疾病,大家对他真的足够了解吗?抑郁症是不是神经病?抑郁症是不是不可治愈?如果自己或身边人不幸罹患抑郁症应该如何处理?

我们先来看下抑郁症的官方定义: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情绪的低沉,可以从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感到忧伤、空虚到悲痛欲绝、悲观厌世,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有度日如年之感,可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作为曾经在临床工作过的心理科医生,我在此罗列一些简单的评判标准:

1.明显的兴趣减退,过去有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

2.注意力无法集中,自我评价降低;

3.弥漫性的低落情绪,在各个时间各个地点都很难开心起来;

4.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或睡眠过多食欲暴涨的现象;

5.晨轻夜重的情绪波动,有些患者会在夜深时克制不住的独自垂泪。

综合出现以上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时间,则可考虑可能个体已处于抑郁状态。

抑郁症不是神经病!神经病是一种伴随躯体病变的神经疾病,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所有人都可能得的一种情绪感冒。抑郁情绪本身即是人类所拥有的众多情绪中的一个,相信即使一个无比健康的正常人也可能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幸之后,体会到上述罗列的一个或多个痛苦。而抑郁患者的痛苦感受,则是正常人痛苦多倍的放大与延长。因此不要嘲笑一个痛苦的人不够忍耐,只是有些痛苦已经超越了个人忍耐的极限。

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抑郁症离大家并不遥远,他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若加上那些没有寻求治疗的庞大“隐形”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会更高。且目前,抑郁症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在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递增。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此绝非危言耸听,大学阶段本身就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业、人际、恋爱、家庭以及就业压力,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可能朝夕相处的同学表面上装作一切正常,私下里已经疲倦的满身伤痕。

抑郁本身是痛苦的但换个角度它也有着它存在的意义,人们常常因自己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而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这些不良认知在平日里可以掩藏着,但在面临压力或打击时却会突然爆发,而将自己逼入抑郁的角落。但在抑郁状态下,这些不良认知也会得到充分的暴露,勇敢面对他们寻求帮助解决他们,凤凰浴火,度过抑郁后,收获的一定是一个快乐的更好的自我。

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如何合理应对抑郁

具体而言如果某一天,自己或身边人出现抑郁症状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需要明确,抑郁症并非不可治愈,事实上在科学合理的治疗流程下,大多数抑郁患者都可以找回遗失的快乐

当身边人出现抑郁情绪时,理解、包容与支持是最简单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是后续治疗最重要的根基,在温暖的支持中,抑郁情绪不易进一步恶化。当然简单的支持尚不足以治愈,抑郁患者还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用专业的技术帮助患者走出困境,过去本人在医院心理科中也是从事该项工作,亦帮助过许多许多迷失的灵魂,轻度即轻中度抑郁患者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恢复健康。但事实生活中,因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度,国人对心理问题重视程度的限制,或持续的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下,很多抑郁患者发现自己不对劲时,其抑郁等级已达到了中度以上,人体本身的激素生理指标等均已出现变化。陷入持久抑郁状态无法自拔的患者,可以去医院心理科寻求医生的帮助,为保证此类患者情绪不再进一步恶化,治疗过程中最好有药物的辅助,通过药物、咨询与支持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找回自我。

综上所述,抑郁本身并不可怕,亦非绝症。但因自身及身边人缺乏了解与应对手段,很多可怜的灵魂只能独自在痛苦中徘徊沉沦,直至绝望离开人世。我坚信每个人都有成为更好自己的愿望与权力,希望阅读到这篇短文的小伙伴,可以联起手来,帮助迷失的灵魂找回回家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