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美国建国之初为什么会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


近日,作者阅读《美国史》,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么就是,【美国建国之初,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提出了“文明开化”印第安人的计划,敦促印第安人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可是后来,美国社会和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态度慢慢有所转变,并且还从联邦政府层面出台了《印第安人迁移法》,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这些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其中最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雪峰居士认为,想要仔细看待、分析这一问题,必须将其与美国领土扩张的历史相结合,来分析美国国内政策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进程。

美国史:美国建国之初为什么会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


路易斯安那购买

美国建国之初,只有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国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此时还面临着英国的威胁,但让密西西比河成为美国内河的目标从来没有停歇。而美国建国之初的欧洲,正因为拿破仑的崛起而天翻地覆。

法国拿破仑政府穷于应付欧洲诸国的反法同盟,因此无力顾及在北美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地区。于是,在1803年美国杰斐逊政府便趁机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这一地区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东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脉,总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

美国通过路易斯安那购买,国土面积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一倍还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由于路易斯安那地区位于西部,比起建国之时的美东十三州,相对荒芜、偏僻。因此,西部开发成为杰斐逊政府的头等大事!

新《土地法》的颁布

1804年,为鼓励西部开发,美国第二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了一项法案——《土地法》。规定如下:

每一个人购买土地最低购地额度从320英亩低至160英亩;每英亩地价由2美元低至1.64美元;土地购买可以赊账,欠款5年内缴清。

此举,导致普通北美欧洲移民购买土地的能力上升,吸引大量移民西迁。据相关数据显示,1800年美国政府仅卖出6.7万英亩土地,而到了1818年,就已经上升到350万英亩土地。

美国史:美国建国之初为什么会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


印第安人支持英军

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

起因是,“美国建国之后,开始大力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进行海外贸易。然而,由于对美国独立怀恨在心的英国人始终对美国进行海上封锁。”为打破这种局面,1812年美国对英国宣战,史称“1812年战争”。

战争初期,位于西北部的印第安人支持驻扎在加拿大的英军,抵抗美军进攻。此举,还造成一位美国将军——米歇尔领地总督威廉·赫尔因害怕印第安人屠城,而主动献城投降的事件。

不过,由于欧洲战事吃紧,英国人无力他顾。在俄国人的调停下,签订了《根特条约》。美国的胜利,让美国从次具备和平的海外贸易机会,转而对美国国内的民族工业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优先机会。

美国史:美国建国之初为什么会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


雪峰居士论曰

其实,从1803年美国趁机购买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以来,就为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埋下了伏笔。面对如此巨额的国土,美国人是兴奋的。因此,为了开发这些西部国土,适时修改的新《土地法》出台,鼓励移民西迁!

同时,随着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美东原有殖民地土地显然不够用。但是当时在密西西比河以东,还有印第安人的五大文明部落,占据着非常肥沃的土地资源。这也是让美国主流社会眼红和眼馋的主要原因。

由于在”1812年战争“中,印第安人还支持英军作战,对于仍然占据密西西比河以东大量肥沃土地的五大文明部落,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戒心和防范突然增加。

美国国家迅速的发展和美国白人人口的迅速增加,与当地印第安人在争夺土地资源的矛盾中也日渐突出,造成美国主流社会反对印第安人的呼声日益增高,印第安人迁移、隔离的论题多次进入白宫、国会山的辩论中。

由于印第安人被排除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在决定自己命运的讨论中却被排除在外,被美国主流社会理所当然的安排必须且尽快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迁移到贫瘠、荒芜的密西西比河以西去,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全部割让给美国白人。

美国史:美国建国之初为什么会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


1830年5月,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签署《印第安人迁移法》,授权总统和各州用西部未建州的公用地与东部印第安人的土地进行交换,印第安人必须资源迁移到遥远荒芜的西部去。

当然,如果印第安人不自愿,那么总会被有意或故意的民兵、警察、军队进行协助自愿搬离,在枪口下逼迫迁移,一路上死亡人数不计其数!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史称”眼泪之路“。

《印第安人迁移法》的成功实施,也为后来的美国扩张主义理论——“天定命运”论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不过这就是建立在他们成功迁移数以百万计的印第安人的基础上,在人为制造“印第安人血泪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原因就是因为巧取豪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为此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并为此寻找到的理论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