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丹棱-幸福古村民宿要“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来了

6月10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在眉山开幕。

眉山.丹棱-幸福古村民宿要“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来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左一)在洪雅县柳江古镇参观非遗项目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为支持单位,四川省外事办公室、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将目光聚焦在小村落,分享历史村镇通过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做法和经验;分析文化融入地方小村落振兴的政策和实施影响;提供交流联络的平台和建立文化领域合作关系。通过此次会议,推动文化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促进小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昨天的开幕式后,举行了“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高端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论坛——文化提升城乡联系”全体会议。下午,与会嘉宾前往洪雅县柳江镇红星村参观。11日,将举行“文化2030|历史村镇的未来:中国一览,聚焦眉山”全体会议;12日,将举行“全体会议报告”、“可持续城乡发展中文化指引方针”全体会议,会后参观丹棱县幸福古村。

与此同时,还将举行“创意经济和文化旅游助力扶贫”、“文化促进社区参与以实现本地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增强环境可持续性和复原力”、“加强城乡联系实现可持续乡村振兴的综合政策”平行论坛,深入探讨中国和世界乡村振兴的未来,共同见证《眉山成果》文件的诞生,深度分析文化融入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影响。

本次会议上,眉山市将为全球传统村镇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提供可示范、可推广的优秀案例与经验。

昨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在中国四川眉山开幕。历史的村镇如何生存?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

看法/

村镇是保护文化的重要载体 全球化不是改变特性

村镇的发展受到城市化、城镇化的压力,发展十分受限……很多人在埃内斯托·奥托内昨日开幕式上的发言中,找到了共鸣。但是埃内斯托·奥托内认为,村镇给很多人提供了很好的生产生活场所,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村镇是保护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重要遗产。

“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国际之间、经济文化之间的纽带作用,文化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他的致辞中,“文化”这个词被提及十次。

开幕式结束后,埃内斯托·奥托内被请到会议合影展板前,接受了众多媒体的群访。

“这次会议为什么选在眉山?”有媒体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埃内斯托·奥托内微笑了起来。他指着身旁一幅幅眉山传统村落的照片,扬了扬眉说:“喏,眉山被选中是因为有很多可持续发展的例子与世界分享。怎样才能成功地为未来、下一代构建一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今天公开的眉山例子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联系。”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村庄正在消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什么样的村落应该得到保护?”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埃内斯托·奥托内一脸严肃。

“当我们讨论农村发展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在村落保护中,如何成功地为年轻人提供机会,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他说,“有时我们混淆了历史和遗产,它们是不一样的。历史是我们创造的,是动态的;遗产是我们希望与未来一代分享的过去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当地方政府在做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时,文化应该位居首位。”

“人会变,村庄也会变,随着时光飞逝,历史村镇的标准会有什么变化?”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提出第二个问题后,埃内斯托·奥托内连点了三次头,以一个“good”开始了回答。

他说,所有的城市和村庄都是动态的,我们必须找到的是如何设法保护遗产,以及如何在不失去这种身份的情况下对城市进行开发,而不是在新的东西中改变这种特性。“全球化不是为了改变这些村庄的特性。”埃内斯托·奥托内说,所以在政策中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与村落一起完成,一起合作制定新的政策,比如怎样才能做到?怎样管理?

献计/

村镇想留住年轻人 要有同样的服务和生活方式

昨日上午10点举行了第二场全体会议,聚焦许多人最关心的话题——“如何才能留得住村庄”?

不同于文物保护,传统村落的保护者们要面对的是活态的村庄。相比于村落建筑的破败消亡,村庄没有活力、人的流失才是最致命的。留得住人,才留得住村落。

会议一结束,埃内斯托·奥托内就接受了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如何留住村落里的人?埃内斯托·奥托内说,在农村地区,一个大的挑战就是要搞旅游的话,得考虑环境和建筑,也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去接待游客,包括有一个体系,让大家能说第二、第三种语言去接待游客。

如何让年轻人不抛弃我们的历史村镇?埃内斯托·奥托内说,不少农村地区,人在流逝,在老化,在消失。这个不仅需要改善生活水平,还要给年轻人提供条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仅要制定相应政策,还要考虑我们能够给年轻人带去什么。比如: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取技术,让他们和城市的人获得同样的服务、生活方式。”

在埃内斯托·奥托内看来,农村其实是有增长、创新、发展的潜力的。不管规模多大,都要利用文化这个优势去发展,将文化旅游纳入发展中,让群体能够参与,让他们的需要成为国家的重点。

第三场会议结束后,已是中午时分,这次,埃内斯托·奥托内跟记者聊到了四川、成都和眉山。

他说,这是自己第二次来四川,在成都,看到了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坚守传统文化。“成都的管理架构和城市设计非常棒。为了让年轻人留在这些地区,他们通过提供工作、提供服务和途径,努力保留着过去和生活在现在。成都、眉山的许多村庄,正在保留村庄的风貌和生命力,而不是重建,这不是所有国家都在做的事情。”

成都、眉山的村庄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未来

昨日下午4点左右,与会专家来到了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埃内斯托·奥托内专心致志地看着祖孙三代人制作木雕,他手里还拿着两粒花生糖,那是眉山的特产之一。

走过古桥,欣赏茶艺表演,看打太极捏泥塑,了解造纸工艺……看过古镇的大半风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后,此时的他兴致丝毫未减,好奇地伸手摸了摸木雕树上的两只对鸣鸟,轻声赞叹着“very beautiful”(非常美丽)。

参观途中,埃内斯托·奥托内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收到沉香礼物时,他忍不住从盒里拿出一根,用手轻轻一抹,再放在鼻尖下一闻,“I like it !”笑容盈面。收到一幅写着“和平”二字的书法作品后,他也提笔回赠。写完后,他还用法语朗读给大家听,“在这个城镇,这里的光明,比其他地方的更美丽。”

对四川成都、眉山点赞的,不止埃内斯托·奥托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欧敏行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一提及四川,马上就成了一个“迷妹”:“天哪,我很爱这里,非常美丽。我之前去参观了熊猫,非常棒,我想我会再回来。”在她看来,四川成都、眉山的村庄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未来。

“因为他们懂得培养自己的文化历史,把投资用在将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上。”欧敏行说,文化的注入会给贫困的生活带来真正的转变,带来社会凝聚力。

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委会委员、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

乡村要留人 找准是什么人

记者:在你看来,历史村镇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

方明:我觉得应该是走向现在,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走向现在,就是要把当下的经济产业发展好,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收入能够增长起来,要把房屋、交通等居住环境改善起来,特别是要用传统的方式来现代化。

走向未来,就是要让这些村寨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一些历史村镇与主城区是有一定距离的,怎样让它们的交通距离感拉近,让它们能融为一体发展,发挥它们的价值,就像有些餐饮我们就没必要去市里吃,让生活的互换融为一体发展。

走向世界,中国现在的古镇古村游还比较低端化、同质化,没有把它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我们希望让这些古镇古村游能够高端时尚化一点。

记者:如何让人留下来,让文化发展?

方明:的确,人是最核心的。年轻人很多肯定会向城市走的,城市生活精彩,收入好,有活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趋势。但对于一些退休的老同志,告老还乡的同志,他们可能更喜欢农村的生活,安静、田园。还有一些成功人士,有一定实力的,他们有条件,也有时间,他们愿意到乡村去,实际上要让这些人多去。

另外,大部分乡村其实是不会吸引人的,需要集中起来,到我们有限的乡村,特别是像这种历史村寨,它是我们未来乡村振兴上特色保护类的地方,让这些地方有人气,太分散也不行。因此,一个是找准什么人去乡村,第二也不要遍地开花。

住建部发言人:

下一步将建传统村落博物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言人在昨日上午的会议致辞中提到,通过5次全国性的调查挖掘和认定,国家级传统村落已达6819个。其中四川省拥有33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869个省级传统村落,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681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四川有333个

发言人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农耕文明的大国,目前拥有53.3万个行政村、245万个自然村。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脉,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自2012年起,中国实施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通过5次全国性的调查挖掘和认定,国家级传统村落已达6819个。而四川省拥有了33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869个省级传统村落,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上,到2018年底,政府已支持3750个村落,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保护文化遗产等,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还对传统村落逐村建立了信息档案。

保护法制化 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传统村落未来如何?下一步,我国将重点推进六项工作。发言人表示,首先是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法制化,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纳入正在修订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二是继续开展传统村落调查认定工作,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纳入各级保护名录;三是加强中国传统村落测绘工作,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四是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治理精神,推动各地整理留存的祖训族谱和村规民约;五是加快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研究整理,提炼和传承传统建造智慧,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六是继续开发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打造世界了解中华农耕文明的窗口。

四川正开展

《四川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四川历史村镇有何特点?如何去保护和发展?四川省住建厅副厅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樊晟表示,四川传统村落、历史村镇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四川从低海拔到高原5000米都有,平原有平原的文化,山区有山区的文化,高海拔地区有藏羌等民族文化;二是四川乡村文化是置身于不同环境中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平原有平原的生活方式,牧区有牧区的生活方式;三是四川文化延续不断,并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引入了大批外来文化,因此更具有包容性和综合性。

“目前四川的主要经验就是小组团、小规模和微田园、生态化。”樊晟介绍,四川正积极研究适宜乡村特点的设计模式和施工方法,着力让四川传统历史村落与传承活起来。“四川正在开展《四川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目前已经有了初稿。”樊晟透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