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春節結束,氣溫回暖,原本應該是健身房迎來客流高峰的時候,如今卻生死未卜,在租金和人力成本的重壓下,線下健身房紛紛瀕臨倒閉。平日裡在健身房揮灑汗水、展示美好肉體的教練們,現在可能已經騎上小電動風裡來雨裡去了……據勞動報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美團新增的騎手中有37.6%來自健身教練等生活服務業。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健身房已到生死存亡之際,居家防疫導致的全民健身熱情卻空前高漲:任天堂的“健身環大冒險”重金難求,價格上漲近3倍;B站健身運動視頻累計播放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0%;小紅書平臺健身筆記的發佈量增加了2.01倍,健身視頻播放量上漲2.09倍……


受疫情影響,全民的健身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互聯網健身行業在短期內迎來了流量爆發,面對突然湧入的流量,各品牌又是如何“出招”的?『數字品牌榜』深挖品牌數據,用社交媒體輿情數據來盤點互聯網健身品牌的表現。


TT直播健身:

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2.14-2020.3.14

在『數字品牌榜』互聯網健身行業月榜TOP10的品牌中,TT直播健身的DB值月漲幅最大,為+1127.72%,其心智佔有率漲幅也最大,高達+1096.67%。TT直播健身的品牌數字表現為如此突出?它做對了哪些事?


疫情餘波還未結束,TT直播健身就已經宣佈了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此時距離其上一次對外宣佈融資僅僅才過去4個月,可見這家剛剛成立於2019年的線上健身直播平臺已然搭上了疫情的順風車。TT直播健身的創始人張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TT直播現已實現了日複合20%的用戶增長。他預計第一季度結束之後,用戶數量可以漲10到20倍。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2.1-2020.3.1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在TT直播健身宣佈完成融資的次日2月22日,其數字品牌價值就達到了峰值467萬DB,並在一天內實現倍數增長。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2.1-2020.3.1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對TT直播健身持好感的群體主要集中在微信平臺,其在微信平臺上的內容傳播度在2月22日達到最高,參與度和好感度均在2月21日達到最高。由此能夠看到,宣佈獲得融資打開了TT直播健身的品牌關注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品牌的討論與傳播中,使得品牌價值獲得大量漲幅。


隨後,TT直播健身又聯合騰訊視頻推出“直播健身”欄目,該欄目首次上線就有13萬人次觀看直播。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作為一個成立時間短、受疫情影響發展迅速的品牌,我們最關心的無疑是疫情帶來的短期流量增長能否支撐TT直播健身的後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健身行業還處於初期階段,大多數用戶還沒有養成付費習慣,所以如何通過課程設置和運營模式讓用戶為品牌買單,是當下最重要的。


創始人張康曾公開透露TT直播健身的用戶次月復購率竟然接近90%!與高昂的私教課和短期訓練營課程不同,TT健身直播實行付費會員制,以團課和直播課為主,價格為30元/月或20/月(連續包月),會員可以無限量的使用TT直播健身裡的內容;而在內容方面,TT健身直播定位於女性群體,提供了較多的差異化服務,如減脂、產後恢復、塑性等基礎性課程。低廉的價格和差異化的內容,讓TT直播健身的用戶留存輕而易舉。


疫情結束後,流量的沉澱是所有線上健身平臺最重要的問題,TT直播健身的運營模式和定位已為其創造出良好的先決條件,相信疫情結束後,我們仍然能夠看到TT直播健身的數字品牌價值穩步增長。


超級猩猩:

傳說中的一出道就躺贏?

———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1.20-2020.2.20

與其他早就涉獵“互聯網+”的健身品牌不同,超級猩猩一直以門店經營為主,並採用售賣健身課程。受疫情影響,1月21日超級猩猩就已關閉了武漢所有門店,在實體經濟受挫的當下,超級猩猩將目光轉向了線上,在觀測期內,超級猩猩在健身行業的心智佔有率為20.42%,較初期略有上漲,並穩居行業第二,實屬難得。


超級猩猩幾乎是最早吹響春節“雲健身”號角的,1月30日,超級猩猩首次試水直播,第一場直播同時在線人數就超過了17萬,一舉成了一直播上的TOP1主播。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超級猩猩的口碑輿情在其開始直播的1月30日後迅速發酵,對品牌持好感態度的人群多集中在微博平臺。超級猩猩正面評價佔比82.25%(全網均值71.07%), 負面評價佔比4.10%(全網均值15.23%)。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1.15-2020.2.15

超級猩猩的品牌討論度和順意群體均在1月30日達到峰值。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1.21-2020.2.20

超級猩猩的運營模式以零售的精品課程為主,結合原有的模式和其線下的用戶基礎,超級猩猩把課程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2月10日,超級猩猩在微信公眾號推出超猩家裡蹲14天“陪”訓練課程,399元/14天。兩期上線的44個班均在一小時內報滿。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在推出超猩家裡蹲14天“陪”訓練課程的次日,2月11日超級猩猩在微信平臺上的單日DB值達到波峰67萬DB,並且其在微信平臺上的內容傳播度達到最高。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1.21-2020.2.15

已經嚐到直播“甜頭”的超級猩猩表示:“目前我們雖然還沒有考慮通過線上賺錢,但已經在考慮將直播變成一個長期服務。”


超級猩猩直播試水的成功離不開其線下的用戶基礎,超級猩猩的月留存高達60%-70%,創始人刻奇曾透露作為目前超級猩猩最核心業務的健身團體課,目前八成用戶來自於口碑推薦。遍佈9個一線與新一線城市、數百家門店、高留存率、口碑傳播,這些“功夫在平時”的先決條件讓超級猩猩疫情期間不斷增長的品牌價值成為可能。


Keepland:

流量暴漲依然處境尷尬?

———

Keepland是Keep的線下門店品牌,2018年的3月Keepland的首家線下店在北京華貿中心正式開張,此後的一年裡,Keepland迅速發展線下店在北京上海已經先後開出了14家。然而對於幾乎所有企業來說2019都是不太好過的一年,對於Keepland也不例外,在剛剛經歷過裁員風波後,開張僅一年的Keepland達美店就宣佈停止運營。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在被爆出裁員的2019年10月24日一日後,Keepland的數字品牌價值迅速走低,DB值大跳水,並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持續低迷。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19.10.5-2019.12.5

Keepland品牌的受眾情感傾向也向負面傾斜,其順意群體佔65.41% (低於全網順意均值71.96%),逆意群體佔17.29%(高於全網逆意均值11.34%),逆意群體在10月25日達到最多。Keepland的口碑大受影響。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19.10.20-2019.12.31

Keepland的誕生就是為了承接Keep的線上流量,用戶大多來自Keep APP,採取線上預約線下消費的模式。既然是得益於線上流量而誕生的,那Keepland在疫情時期搶奪線上流量是否輕而易舉呢?據數字品牌榜監測的Keepland數據表現卻出乎意料,Keepland在疫情期間DB值一路下跌,毫無漲幅。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20.1.20-2019.3.15

“雲健身”拉動線上流量不假,根據百度搜索指數,Keep在1月23日開始就一路暴增,達到平時搜索量的2倍以上,然而在流量暴增後Keepland卻並未看到變現效果,Keepland在Keep APP上新了直播訓練營板塊,還單獨推出了“親子家庭運動場”這一親子系運動,29.9元6節課的低價打包價出售,也僅僅只吸引了300個家庭參與。可見,Keep看似精準垂直的流量變現效果卻並不好。

疫情之下,健身行業的風往哪裡吹?

■ 時間窗口:2019.12.8-2020.3.6

不論是從Keepland線下店運營模式暴露的弊端來看,還是從疫情期間Keepland線上的“自救”效果來看,單純依靠Keep APP的流量遠不足以撐起一個新線下品牌所需要的獲客量。相較於流量Keepland更需要的是探索一個可持續變現的商業模式,Keep+Keepland看似精準的導流閉環,實質上解決不了健身行業的核心問題。


結語

———

即使沒有疫情的發生,健身房“跑路”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重資產,低復購的特點導致線下健身房的抗風險能力低,稍有風暴就能夠帶來毀滅性打擊。根據青橙科技發佈《2018-2019健身行業白皮書》統計顯示,2018年共有3099家健身房關閉,關閉率為4.36%,成立一年內關閉的健身房則高達528家。


辦卡、推銷、跑路……健身房的服務弊端也引來許多消費者不滿,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2019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健身服務已成為2019年上半年消費投訴重災區。健身服務投訴7738件,投訴量同比上漲72.6%。


傳統模式的健身房已經暴露出許多問題,而此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用“互聯網+”去改造健身行業的方式:以TT直播健身所代表的純線上模式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模式下健身行業的另一條發展路徑;超級猩猩線上試水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擁有線下客流基礎的健身品牌在線上轉型中所具有的優勢;而Keepland的“水土不服”則讓我們也看到單純依靠線上流量變現的模式仍存在不小難度。


在傳統健身房被唱衰的當下,“互聯網+”或許能夠為健身行業帶來新的轉機,但當疫情過後,短期熱潮退去,如何留住用戶、實現變現則是健身品牌們需要在模式上進行探索的。


*本文所使用的統計理論、技術、算法和內容版權歸北京數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引用均須註明來源於『數字品牌榜』。『數字品牌榜』名稱及圖形商標權利歸北京數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