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秦瓊武藝高強,小說卻重點說他仁義,如此改編原因是什麼?

導讀:《隋唐演義》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說,裡面那十八條好漢,各為其主,鬥智鬥勇,看的是十分之過癮。後來發現,這裡面的那些英雄裡邊兒,雖然很多人物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可其中也有不少是被演義家給戲說了,改了的,甚至有些被改面目全非,你比如說秦叔寶。

真實秦瓊武藝高強,小說卻重點說他仁義,如此改編原因是什麼?

小說裡和歷史上真實的秦瓊完全不一樣

所謂“鐧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這稱呼夠拉風吧。哎,這說的就是人稱神拳太保、雙鐧大將的黃臉秦瓊秦叔寶。在隋唐英雄當中,他的名字的前綴是最長最拉風的,而且他本身就是這部書的絕對主角。

這話可不是瞎說,因為之前並沒有《隋唐演義》這部書。那麼《隋唐演義》從哪兒來的素材呢?有一本書叫《秦叔寶誌傳》,《隋唐》的故事,都是從這本書裡來的。所以,有一種說法叫做“一部隋唐史,半部秦瓊傳”。

那麼,在隋唐十八條好漢裡邊兒,秦瓊排第幾呢?十三,也有說十二的。反正從排名來看,秦瓊的武力值並不高。那麼問題來了,排名只在十多位的秦瓊,他憑什麼在《隋唐》故事裡當主角呢?如果你有興趣,再從頭去看一下《隋唐演義》,您會發現,這是因為《隋唐演義》給秦雄的定位,突出的是一個“義”字。

故事一開始,秦瓊是山東歷城的捕快。可是,在他的轄區出事了,靠山王楊林送往京城的十萬兩皇綱給人劫了,誰接的呢?秦瓊的好哥們,程咬金和尤俊達。

秦瓊瞭解了情況,很為難,一邊是兄弟,一邊是職責,怎麼辦呢?注意,有一個成語叫“兩肋插刀”,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這個事。說那天查清楚案情之後,秦瓊往回走,走到一個叫做兩肋莊的地方。這是一個岔道,往右去是歷城,回去覆命抓人;往左走呢,則是登州,那麼誰在登州呢?靠山王楊林。

真實秦瓊武藝高強,小說卻重點說他仁義,如此改編原因是什麼?

隋唐演義中的秦瓊最早是個捕快

這個時候,秦瓊一想,我怎麼辦啊?乾脆我頂了缸吧,於是直奔登州,頂了這個責任,這就是秦瓊的“義”。後來,我們經常聽說的“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從秦瓊這個“兩肋岔道”演化而來的。

當然了,秦瓊的忠義其表現還不止這一件事情。隋軍攻打瓦崗寨,一場惡戰下來,秦瓊落了水,感染了風寒,當時病得很重。可不料就在這個時候,弘霓關總兵新文禮,用計把他的好兄弟裴元慶給打死了。

聽到消息之後,秦瓊立馬就掙扎著爬起來,衝到兩軍陣前拼著命,愣是一鐧打死了新文禮,給兄弟報仇。然而,可是就這一戰,他落下了風寒的病根兒。到了貞觀十二年,這個病根兒發作了,最終是吐血而亡。

還有,咱們現在很多地方貼的門神,左邊是秦瓊,右邊是尉遲敬德。而這個門神的來歷呢,也是跟秦瓊的忠義有關的。咱們知道,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兵變,殺死他的兄弟登上皇位的。可是,據說因為殺了兄弟,心裡過不去,李世民晚上是怎麼著都睡不著,只要一閉上眼睛,就看見哥哥弟弟前來索命。

得知這個情況之後,秦瓊偷偷的拉著尉遲敬德一起,給李世民把手皇宮大門。神奇的是,李世民還真就睡得挺好。李世民很開心,但是總不能讓兩個大將軍整天熬夜給你守門啊?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啊?乾脆這樣,讓人把他們倆的畫像描下來,貼在門上,那效果不就一樣嗎?這就是現在門神的來歷。

真實秦瓊武藝高強,小說卻重點說他仁義,如此改編原因是什麼?

秦瓊和尉遲恭兩人為李世民守門,結果成了門神

所以,《隋唐》故事對於秦瓊的塑造,都是忠義在先,對他的武藝並不是特別的推崇。那麼,歷史上的秦瓊,他的武藝到底如何呢?事實上,就武力而言,真實的秦瓊絕對堪稱隋唐猛將。就說他歸順李世民之後,當時和劉武周打了一仗。

當時劉武周手下的大將是誰呀?正是尉遲恭。兩軍陣前,秦瓊不僅力敵尉遲恭,還設下埋伏,最終生擒並收復了尉遲恭。而據《唐書》記載,和劉武週一仗前後足足打了5個月,秦瓊是立下赫赫戰功。以至於唐高祖李淵除了重賞秦瓊之外,還說過一段非常動人的話語,說什麼呢?“別說你要我綢緞金銀,就是要我身上的肉,我都給你”,這是史書裡邊有記載的。

當然了,李淵說這個話肯定也是收買人心。但是秦瓊的勇武和戰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是吧。還有,興唐之後,李世民封賞功臣,給秦瓊是什麼封號呢?上柱國。什麼是上柱國?如果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特級戰鬥英雄。

如果不是武功特別高,打仗尤其猛的話,他秦瓊能得到這樣一個封號嗎?所以秦瓊堪稱隋唐第一猛將。這是秦瓊在《隋唐演義》和歷史當中不一樣的地方。

真實秦瓊武藝高強,小說卻重點說他仁義,如此改編原因是什麼?

秦瓊打仗非常勇猛,被封為上國柱

那麼,秦瓊講義氣這沒問題啊。但是說他孝,他的稱號裡有“孝母似專諸”嘛,這個卻是有瑕疵,怎麼的呢?《隋唐書》裡說,秦瓊的爺爺是北齊宰相秦旭,他的父親是北齊的武衛大將軍秦彝。對於這種說法,秦瓊一直沒有否認。

然而,事實上秦瓊他爸爸的墓誌上卻有不一樣的東西。墓誌上面寫得非常清楚,他爸爸不叫秦彝,而叫秦愛。在北朝也不是武衛大將軍,而只是一個小小的錄事參軍。

我們說盡孝道,首先你得認父母吧。可是,秦瓊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邊,都不認識自己的身世,而弄出一個爺爺是北齊宰相秦旭,爸爸是北齊武衛大將軍秦彝的說法,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那麼,這些書裡邊為什麼要如此的抬舉秦瓊呢?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他是個英雄不就行了嗎?關於這個問題,有學者分析認為,這可能跟當時的社會制度有關係。

歷史上,隋以前,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社會實行的是一種種姓制度,也有人叫士族制度。就是一個人的出身吶,祖上三代很重要。貴族家庭出身的人,生下來就是貴族,平民家裡的孩子那就是寒門,只能是平民。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身份不同,人的號召力也不一樣。就說秦瓊,不管是瓦崗寨造反,還是歸順李世民。他的出身越高貴的,那麼追隨他的人可能就越多。說白了,這是當時政治宣傳的需要。所以,可能秦瓊自己也沒辦法。

真實秦瓊武藝高強,小說卻重點說他仁義,如此改編原因是什麼?

秦瓊是被打造出來的樣板英雄


那麼,既然秦瓊武藝高強,打仗勇猛,為什麼隋唐故事又只是從忠義的角度去看他呢?學者研究認為,這其實是封建統治者愚民的手段。

你想啊,統治者最怕什麼呀?最怕人造反,而在冷兵器時代,誰最有能力造反呢?當然是勇猛善戰的人。所以有一句話叫“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功夫高了,對於統治者來說,反倒是威脅。統治者希望的是功夫高的人忠於自己,而秦瓊就是他們打造出來的樣板英雄。這也就是為什麼小說和真實歷史中的秦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