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牢牢困住你,那就跟它借力吧

记得李明老师在讲叙事治疗时候,说过自己学习太极拳的故事。

李明曾经问太极师傅,为何不向他施展?

太极师傅回答说:因为你没有力。你有力,我才能跟你借力,反作用在你身上。


问题牢牢困住你,那就跟它借力吧


叙事治疗有时也是如此。当一个来访者被问题牢牢困住时,不妨就好好听一听他的故事吧。是怎样强大的力量将他困住?这些强大的力量,如果能够被用于疗愈,那该能克服多少困境呀。

我想起了咨询室中的几个故事。


(一)

M同学已经接近而立之年,但他两年都没有工作了,也极少出门。我试着帮他找寻一些目标和动力,但都是以他的抵触告终。甚至我越推动他,他越是后退。

与M同学的咨询中,我会感觉到深深的无力。他好像也非常无力,对生活没有什么希望。他的家人也非常无力,母亲常常冲M同学发脾气、责骂他,M同学虽然感觉痛苦,但还是不打算改变现状。

我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诶?这个什么都不肯做的人,好像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留在这种“什么都不做”的生活方式中。

我问M同学:似乎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在支持你,让你忍受着无趣的生活、家人的施压,依然选择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吗?

M同学点点头。

过了好几次咨询,M同学终于告诉我,他就是要让父母绝望,他一定要报复。我逐渐了解到他幼年遭受的来自父母的深深创伤,以及对父母巨大的愤怒,他不惜放弃自己的整个生活来表达这种愤怒。

原来,那个看起来没有目标的无力的M同学,这么有力量。


问题牢牢困住你,那就跟它借力吧

(二)

小珏深陷人际危机。之前有几个同事发起了关于小珏的谣言,不多久,大家都对小珏敬而远之,她被孤立了。

这样的人际关系,让小珏整日不安,做事情也无法集中注意力了。

小珏也想改善人际关系,但是她发现,同事们都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常常靠着互相迎合或者共同攻击某个人来维系。小珏想融入集体,她也知道,大概自己学着从众地迎合或者攻击,就能渐渐摆脱被孤立的状态了。然而,小珏不希望自己那样做,所以她很矛盾:被孤立很痛苦,从众也很痛苦。

小珏好像被困住了。我却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让小珏宁愿继续忍受被孤立的痛苦,依然不愿意从众呢?

面对我的好奇,小珏说了很多。她不希望自己成为没有主见的人,也不希望伤害别人。这些都是小珏坚守的做人原则。她说,那些是她很珍贵的、一定要坚持的东西。

对这些原则的坚守,成了支持小珏的一股力量。在觉察到这些她坚持的东西之后,小珏对暂时的不如意更能忍受,并选择了用她认同的方式耐心与同事沟通。


问题牢牢困住你,那就跟它借力吧


(三)

阿张在咨询室花了一个钟头跟我诉苦,情绪激昂,滔滔不绝。我除了共情地看着他、点头说“嗯嗯”,几乎插不上话。

让阿张这样苦恼的,是他的父亲。阿张父亲是一个性格倔强、又很强势的人。父亲常年对阿张不满、动不动发脾气,通常阿张会心疼父亲的身体,选择忍耐。但最近父亲做了一些让阿张感觉过分的事情,阿张终于忍不住跟父亲争吵了几次。

我在心中不禁感叹:忍耐了这些年,他可真委屈啊。

阿张说他很困扰:越来越忍受不了父亲了,父亲一开始说话他就很烦躁。

我却奇怪——这么多年的忍耐,阿张可谓是忍耐父亲的专家了,为何之前都能够忍受,现在却不能了呢?看起来更像是,阿张不愿意继续忍受了,他选择了不再忍受。我更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让他选择打破原来关系中的平衡、放弃父子之间的和平呢?

阿张认同了,是的,他自愿选择了不再去忍受,而是要推着父亲改变,或者至少让父亲知道他做得过分的地方。这个选择的背后,有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因此阿张也愿意为自己做的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这个时候,力量又出现了……


问题牢牢困住你,那就跟它借力吧


其实,如果没有一股维系的力,人们的困扰就不会一直存在。这股维系的力如此之强,恰好是我们可以从中借力的地方。

那困住你的地方,常常藏着带你出重围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