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一項帶有神祕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說到文身,多數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壞孩子”“社會人”的標配,不管是調侃還是貶諷,在他們內心還是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見。其實呀,文身在咱們壯族老祖宗那兒,

代表著特別的文化信仰,可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彰顯個性”這麼簡單。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有關古越人文身的記載較早見於漢代劉安所編的《淮南子·原道訓》“九嶷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於是人民被髮文身,以象鱗蟲。”可見文身之俗,不僅由來已久,而且與劃舟競渡一樣,是自古有之的傳統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古人也很“潮”~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浙江古越國青銅像,古越人文身的刻畫非常細膩


現代臺灣高山族原住民、海南黎族、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原始部落都把這種風俗保持到20世紀。1949年前後,一些壯族地區仍有文身的習慣。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海南黎族文身,正在消逝的文化符號


和現代文身不同,壯族先民的文身主要為“刺面文身”,以面額為重點,稱為“雕題”(題即額頭),其次是前胸、兩臂及背部,最後是雙膝以上至小腹。


(OS:要是放在現在,怕是也沒幾個人敢在臉上文身的吧?等下師傅技藝不佳,一不小心就有毀容風險。)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大家肯定好奇,在沒有小豬佩奇之前,咱們老祖宗都文些什麼呢?壯族文身有鱷魚、鱷鱗、虎紋、蛇、雲雷紋、蛾、蝴蝶、花草、鳥、蜻蜒等圖紋。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文身所用顏料全為與服裝一致的青黑色,表現了壯族祖先

以黑為美的審美觀。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現代獨龍族紋面婦女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現代獨龍族紋面婦女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現代獨龍族紋面婦女


《漢書》:“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

《淮南子》:“越人以箴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也。”


這兩則文獻,都記載了古越人有“文身象龍”的習慣,其實即是古越人對龍圖騰的崇拜。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古越人生活在江河縱橫的環境中,認為文身可避蛟龍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極具古意的文身圖案


不同於古代的漢人,尊崇於孔子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對於壯族祖先而言,文身是一種多功能的文化習俗,包含了部落標誌、圖騰崇拜和標誌性成人禮等多方面的文化含義,是帶有神秘色彩的古老習俗

文身,一項帶有神秘色彩的壯族古老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