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宦官(太監)大多數心理扭曲?

宦官,在古代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特殊的經歷,這些特殊經歷導致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崩塌重組,所以說,他們的“三觀”是扭曲的,我們詳細道來。


為何宦官(太監)大多數心理扭曲?


我們先來看基本的定義——

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官宦則全由閹人擔任。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到了明朝,對於老年的太監又稱伴伴。

宦官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宦官在中國出現的很早,根據有關資料推測,大約早在夏商的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周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

那麼,又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

孫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天津市靜海區西雙塘村人,中國最後一位太監。代表作品有《最後一個太監》。

1916年淨身到原清朝醇親王府當差。1917年進紫禁城,伺候過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羅·婉容。1924年11月5日,其回到北京北長街的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1996年孫耀庭逝世,終年94歲。


為何宦官(太監)大多數心理扭曲?


我們先討論,為什麼會有這個群體出現?

古代的宮裡,宮女眾多,皇帝的妃子眾多,而皇家又不想讓宮裡的女人和別的男人有染,但是,宮裡又不能沒有男人,一些粗活重活,比如安保工作,不能全是女人來擔任,所以,這種把男人閹割了來工作的制度應運而生,這樣,皇帝心理上就放心了,而這些男人的力氣還在,能幹一些女人幹不了的活。

為什麼說,這個群體的思想是扭曲的呢?

生理殘缺的痛苦,再加人們的歧視,使太監的身心受到雙重創傷,導致他們的性格偏離正常軌道,變得扭曲而變態。他們可以像狗一樣奴顏婢膝,也可以像蛇蠍般陰鷙狠毒。他們行事毫無底線,有時喪心病狂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明朝太監高策聽了術士之言,為恢復性能力竟然殺害大量兒童吞噬腦髓,其殘暴行徑猶如地獄惡魔,讓人毛骨悚然。

我們來總結一下——

1.他們生理殘缺,受到歧視。

在人類社會,男人有男人的樣子;女人有女人的樣子;而後來宦官(最初的宦官是正常人,漢代以後統一閹割了)被人為割去了重要的生殖器官,他們變成了“身體殘疾“,被男人和女人都看不起,這讓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尤其是當時的醫療條件不發達,手術不成功的時候,有致死的風險。當他們下定決心做這個手術的時候,不可想象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國外也有太監,多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有資料記載——

奧斯曼時期的閹割手術風險很大,死亡率極高,據說四個接受手術的孩童中只能成活一個,因此閹割後成活的太監不多,以致奇貨可居,可以賣得高價。

據說還有人販子專門騙小孩閹割了往宮裡送,可以想象,這是多大的人間悲劇,對於孩子,對於家庭,這都是痛苦的根源。

2.正是因為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包括身體和心理的)他們才會變得瘋狂追逐名利和權力,因為,他們想報復,想得到別人沒有的東西,或者說,發洩內心深處的不滿。他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3.人正常有七情六慾。太監由於缺失某一種,而更加專注於其他的,甚至是變態的追求。

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慾指:食慾、性慾、情慾、佔有慾、求知慾、出類拔萃欲。 七情六慾是人之本能,是驅動人每日奔波勞碌的內在因素。

簡單直白的說,一個男人,他有正常的情慾需求,他會愛慕好看的女孩子,去動心思追求,去愛護,渴望戀愛,結婚,生子,找個女人做一輩子的伴侶。而太監生理受限導致對愛情的追求慾望大大降低,甚至是沒有了,轉而去追求名利上的成功,或者去禍害皇帝,這都是有根源可以追尋的。

相傳,還有一部分太監會逐漸恢復一部分能力,他們在後宮頗受歡迎——

由於太監都是在孩童時期被閹割的,所以生殖器在身體發育過程中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重生。宮廷為此立下制度,每隔幾年就要檢查一次,如有長出的,必須再度割去,所謂“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但後宮裡充斥著大量寂寞難耐的怨婦,雖然宮禁嚴酷,也抵擋不住強烈的慾望。太監雖然不是完整的男人,卻也算半個男人,對這些女人而言,也可聊勝於無。

其實,那時候,有專門防止“太監”命根子不清淨的制度,類似於現代的年檢,每三年要小檢查一次,五年大檢查一次,發現有重生的要再次進行手術,但是,根據相關資料,當太監有部分功能時候,往往會被宮女或者妃子們爭相籠絡,變成珍貴的人物保護起來,那些所謂的年檢制度就很難起作用了。


為何宦官(太監)大多數心理扭曲?


所以說,太監製度並不能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受到殘害的太監更加變本加厲的禍害宮裡,他們有的也結婚,也過性生活(相關資料顯示,他們在性生活時候大多虐待女性,使得雙方都很痛苦),這種制度從一開始就是不正常的,應該早日廢止的,是不人性,不道德的,令人髮指的,沒想到,竟然存在了幾千年,清朝時候還有!(中國最後一個太監1996年去世)

為何宦官(太監)大多數心理扭曲?


當然,太監也不全是壞人,歷史上有一些比較著名的太監,比如,寫了《史記》的司馬遷;比如下西洋的鄭和,還有,發明造紙術的蔡倫,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當然,也有定在恥辱柱上的,比如張讓;高力士;魏忠賢等等,不一一列舉。

為何宦官(太監)大多數心理扭曲?


這裡特別提一下,日本的天皇制度裡,從來沒有出現太監。

日本古代全盤學習中國的典章制度,自稱“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卻唯獨沒有學習太監製度。日本以善於學習著稱,他們學到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卻拒絕了太監製度這樣的糟粕。

據分析有以下原因——

1.日本天皇后妃少,利於管理,不需要太監。

2.也許是日本島國農業不發達,連牲畜的閹割技術都不成熟,可況是閹割人,不成熟的技術使得他們無法實行這一制度。(如果技術不成熟,閹割死亡率很高,感興趣的可以搜索《古代閹割太監的手術步驟是怎樣的?》,由於過程慘不忍睹,這裡就不詳細說了。)

不管如何,日本的男人們沒有遇到這個制度,算是幸運了。

最後,咱們來總結一下——宦官,俗稱的太監,本身是受害人,很多還是窮苦人家出身,在受到身體摧殘後,他們的心理也發生了扭曲,大多數過著異於常人的生活,比普通人的價值觀要扭曲很多。但是,總得來說,這是封建社會的糟粕,希望再也,再也,不要出現這樣的人,這樣的制度。

——全文完——

1.《中外太監秘史》

2.《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3.《古代太監的手術步驟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