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弘揚龍文化 傳承龍精神

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劉累故里——翼城劉王溝當是中華劉氏發祥祖庭

追溯中華龍文化源頭,探討劉累故里在翼城,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龍圖騰崇拜,8月21日——22日,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翼城縣政府聯合舉辦的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此次研討會以“劉累故里在翼城”、“弘揚龍文化,傳承龍精神”為主題,讓全社會進一步認識瞭解唐堯故地翼城在龍文化形成過程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打響“劉累故里與龍文化”這張品牌,為發展全域旅遊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縣委書記楊春權致歡迎詞,縣委副書記、縣長高永賢主持,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侯廣章致辭、山西省劉氏宗親會會長劉增民講話。

劉累,遠古部落聯盟陶唐氏首領堯的後裔,是被史學界所認同的劉姓歷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國內外劉姓所信奉的御龍堂劉氏始祖。劉累的事蹟最早記載於戰國時成書的《竹書紀年》《左傳》。在其他文獻中的記載內容較多。據歷代《翼城縣誌》記載,劉累出生在翼城縣劉王溝,即今橋上鎮劉王溝村,相傳劉累出生時,手掌的紋路構成了一個“累”字形狀,很是神異,父親便給他起名累。劉累長大後,愛戲水釣魚,且力氣過人,曾拜聞喜董澤一帶的豢龍氏研習豢龍之術,在今王莊鄉的丹陵一帶學習擾龍之藝,至今這裡仍有丹淵、龍藝等地名。劉累主要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間,曾在河南帝都原城為孔甲豢龍,賜為御龍氏,並受封唐侯,定都在今南唐鄉雲(龍)唐村。後因豢養的雌龍不慎死亡,劉累攜家眷藏匿河南魯山並卒葬於此。翼城劉王溝有“劉累故里”青石匾,龍女村有劉累學擾龍之遺蹟。劉王溝乃劉累故里,翼城乃龍興之地。

楊春權致歡迎詞時指出,天下唐人,老家翼城。翼城地處黃河流域汾澮之間,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7000多年前的“棗園文化”,留下了舊石器時代人類童年蹣跚的腳步;堯封唐侯、舜耕歷山、后稷稼穡、禹封丹朱、劉累豢龍等傳說口耳相傳,印證著翼城上古時期的璀璨文明;3000多年前,周成王剪桐封弟,唐叔虞建都於翼城,是名副其實的三晉源頭,其後燮父改晉、王賜蘇鍾、文侯勤王、獻公拓疆、文公稱霸等重大事件在這裡上演,留下了割股奉君、程嬰救孤、罕夷點兵、董狐直筆等膾炙人口的典故,演繹了龍的傳人在唐堯大地上一幕又一幕的悲歡離合,彰顯了翼城人從古到今流淌在血液裡生生不息的龍的精神。

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龍行天下,翼城出發。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 到今天人們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幾千年來,龍已經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精神文化符號。作為御龍君劉累的故里,在翼城處處都能尋找到劉累豢龍和受封唐侯的印跡。橋上鎮劉王溝就是劉累的故里,王莊鄉的龍藝村是劉累擾龍的地方,至今遺有“龍潭”、“善淵”等地名;南唐鄉的龍唐村是劉累受封唐侯的都城,至今仍稱臥龍崗、飛雲嶺。在唐堯故地聚焦劉累故里,傾聽劉氏第一顯祖劉累豢龍的故事,緬懷“御龍君”一代唐侯的豐功偉績,就是要感悟中華龍文化在翼城的流風,感悟中華龍文化的博大精髓,汲取龍文化“融合、福生、諧天、奮進”的精神養分,弘揚龍文化,傳承龍精神,讓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永駐心中,讓世世代代記住我們中國是龍的國度,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侯廣章在致辭中說,翼城是個有優秀文化傳承和優越地理環境的好地方。其地處秦、晉、豫三省腹地,素有“晉南咽喉,平陽門戶”之稱,夏商周以來,這裡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環境就為三晉大地乃至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鋪就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翻閱浩繁的史籍經典,雖歷經數千年曆史的盪滌,但像晉南臨汾、翼城這片區域依然頻頻可見:上起傳說中五帝時期的唐堯、虞禹,到馴龍之劉累,再到春秋五霸之文公重耳,以及諸多的古建、碑碣等。這些圍繞晉南翼城一帶無論傳說故事、民間信俗,還是文化遺蹟、史籍資料,都在中華文明的寶庫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對研究上古三代和晉國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發掘於上世紀末的翼城棗園新石器文化遺址、2007年發掘的翼城隆化大河口西周墓地,以及2011年發掘的翼城葦溝——北壽城西周文化遺址等,這些重大的考古發現都從考古學的角度,科學地向世人詮釋了翼城在晉文化及整個中華文明進程中的地位。翼城歷史久遠,文化底蘊豐厚,對於研究三晉歷史甚至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與會各位專家學者分別從劉累故里在翼城、中華龍文化與圖騰崇拜、唐堯故地研究、晉國史研究、翼城歷史文化與名人、歷史上的劉氏名人等不同的角度闡釋了龍文化的內涵,旨在深入挖掘和繼承中華龍文化的深刻內涵,賦予龍文化的時代特色,為豐富龍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進行積極的探索,這對於發揚龍精神龍文化的凝聚力,豐富劉氏宗親文化,促進社會和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縣上有關領導、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劉氏宗親會代表等80餘人參加研討會。

22日舉行的研討會上,縣委副書記、縣長高永賢致答謝辭,副縣長楊文明主持,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熱烈的分組研討,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高春平作學術總結髮言。

高春平說,此次研討會呈現出三個特點:各方重視,形成寶貴共識;坦誠己見,主題觀點鮮明;研考結合,討論充分熱烈。大家一致認為:劉累為唐堯之後,龍的傳人,其宗支嫡派歷夏、商、週三代都曾受封為唐公,生活於翼城,奉守堯祠,傳承唐堯血脈,歷時達千年以上。至成王滅唐,唐堯後裔枝開葉散,衍分為唐、劉、杜、範、韋、祁諸支。追本溯源,都與劉累有直接或間接的傳承文脈,而劉氏則是劉累的嫡派宗支。故而劉累被眾多的劉氏族譜奉為開宗立姓之祖,劉累故里——翼城劉王溝當是中華劉氏發祥祖庭。建議下一步工作從三個方面著手:打好基礎,深化研討成果;擴大影響,助力全域旅遊;精準施策,形成長效機制。

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高永賢在答謝辭中說,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成績卓著、成效斐然、成果累累。他代表縣政府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位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開幕式上,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劉累與中華龍文化的來龍去脈以及劉氏政權如何影響中國歷史上的進程,闡述了翼城作為古唐國,在上古時代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和人文環境,決定了劉累豢龍故事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龍為何物,龍的精神是什麼?如何在今後通過繼續挖掘,贏得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學術支撐。分組討論嘉賓專家互動交流,暢所欲言,“劉累故里,龍行之地”這張名片更亮了,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也更清晰了,做“劉累故里在翼城”這篇文章的底氣也就更足了。從此,劉王溝這一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將龍飛鳳翔,飛出翼城、飛向山西、飛向全國、飛向世界。省社科院作為我省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這次研討會的舉辦,為翼城贏得了一筆寶貴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旅遊資源。將會吸引更多的劉氏宗親會成員前來尋根問祖,孕育著無限商機。同時,也為今後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交流平臺,更有利於中華龍文化在翼城發揚光大,併產生良好的連鎖效應,為翼城發展全域旅遊和實現經濟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們還到城內古城、晉國博物館、橋上劉王溝民俗體驗園進行了實地考察。

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