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自古以來,帝王往往愛讀三本書:

《韓非子》、《鬼谷子》、《商君書》。其中這本受帝王愛戴的法家著作《商君書》,是不准許民間的普通老百姓學習。更是被當成太子的教材,只有歷代君王跟準帝王才能學習。創造出這本法學鉅著的便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商鞅所著。

大家最熟知的的"商鞅變法"便是商鞅在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但就是這樣一位世人皆說商鞅變法映照千古的政治家。卻在秦孝公一死,繼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殺掉了商鞅。屍身車裂,全家被殺。最終喪生與自己的法上。

司馬遷讀了《商君書》中的開塞、耕戰兩篇,恨得牙根癢癢,就在《史記商君列傳》裡說商鞅死有餘辜。

為何一位豐功偉績的政治家的結局卻如此不幸?為何如此多的帝王推崇商鞅變法卻又對他其人恨之入骨?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本《商君書》上找到答案。

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從推行商鞅變法中顯露個人思想

起初商鞅向秦孝公提出變法時秦孝公是猶豫的,因為他不知道老百姓會不會贊同變法。於是商鞅對他說:聰明的人能在做事之前就能看到做事的結果,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做好了都不一定明白怎麼回事,老百姓大多數都是愚昧的,變法這樣超前的事情,是沒法在事前和他們商量的,就乾脆強制他們做,等事情做好了讓他們享受好處就是了。

在商鞅的理念中聰明人是制定規矩的,愚蠢人只能遵守規矩。並且商鞅也是按照這個理念去執行的。商鞅在百姓面前他做到了一個聰明人,制定了一個他理想的法制。面對世人立下的契約,功必賞,過必罰。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利用人性,逐利避害的本能,實現秦國的國富民強。

在秦孝公面前他做到了一個愚蠢人,做到了為了秦孝公的利益去做一切背信棄義之事。但得到的結果卻是,他的變法才能的聰明遭到帝王的忌憚,他的背信棄義的愚蠢遭到他人的憎恨,最終推著他走向這樣的結局。

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從民、帝、國多維度看商鞅政治野心

1.商鞅於民

《商君書》總共有二十六篇,我們不需要看全,就是僅僅看看其中跟老百姓有關的說民、弱民兩篇,就可以看出商鞅人性上的涼薄。

商鞅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弱民篇》通過以弱去強,以奸馭良,實行流氓政治;實行一教,統一思想,進行思想控制;通過剝奪個人資產,讓民眾依附國家;通過辱民、貧民、弱民,使人民貧窮、軟弱,實現民弱國強。總結起來就是統一愚民思想,弱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是民無法顧及他事,辱民無尊嚴無自尊,教唆相互檢舉揭發,使民整日活憂心忡忡。剝奪財富成為貧民,只發配基本生活必須,人窮志短,使民無暇顧及其他,剝奪思想,疲於為生活奔波。由此可見商鞅只不過把民當做自己攀登政治的工具,完全沒有把民當人。可見其人性。

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2.商鞅於帝

秦惠文王還是太子的時候觸犯過法律,本來應該受罰但因為是太子,所以只是懲罰了太子的老師。秦惠文王老師的鼻子被割掉。可見商鞅在刑法上也並非人人平等,並利用自己的權利功高蓋主挑釁到未來的帝王,如此一來,惠文王如何能留他。

3.商鞅於國

商鞅進攻河東,魏國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對峙,商鞅派使者給公子卬送了一封信。

信中的大意是:咱倆在魏國的時候是老相識了,如今雖然各為其主,但是不忍心互相傷害,我們可以見面敘敘舊,並把酒言歡,然後訂立盟約,各回各家如何?因為有商鞅立木為信這事,公子卬就信以為真了,帶著幾個人就應約赴會。不料,商鞅出爾反爾,居然在酒席宴上設下伏兵,將公子卬扣押在秦營。然後,商鞅趁魏軍群龍無首,派兵進攻魏營,將魏軍徹底打敗。魏惠王無力抵抗,只得割讓黃河以西的土地獻給秦國,向秦國求和。這在很講規矩的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犯了大忌,屬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可見商鞅在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下是一個多無下限的人。

從民、帝、國來看,商鞅都是在為自己自掘墳墓。

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國家統治下的犧牲品

《戰國策》中記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可以從《戰國策》中的這句話給我們帶來了思考,商鞅既無稱帝之心,何來的造反呢?這正是商鞅不得不死的真正原因。

商鞅之於秦國,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功臣,秦國如果沒有商鞅的變法,以後的強大自然無從談起。商鞅變法提現了商鞅所有的政治抱負,他在變法實行順利後遍已經沒了價值,並且他的成就已經功高蓋主。這也是秦惠文王必須殺他的原因。

但如何殺商鞅呢?殺了商鞅,就意味著商鞅錯了。因為變法帶來的國強,所以惠文王既要繼續實施變法所以不能承認商鞅錯了,又要讓商鞅致其死罪而變法不受影響。便有了商鞅最後的結局,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家被殺。

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不論他是否刻薄寡恩,不論他是否淡泊名利,不論他是否視死如歸,但他的政治功績卻不容忽視。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裡,商鞅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能挑戰傳統的勢力和舊的習俗,積極投身於這場封建制改革運動之中,其歷史功績不容小覷。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從《商君書》中窺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斃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