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趙之謙是篆刻天才,這是世所公認的,他曾說自己:“生平藝事皆天分高於人力,惟治印天五人五。”他知道自己天份高,其他藝事(比如書法、繪畫)都是天分高於人力,但篆刻一藝卻是五五開,可見他對自己治印異常自負,他在篆刻上也下了足夠的“人力”。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趙之謙的《壽桃圖》)

趙之謙曾經在邊款裡這樣評價自己的一方印:“龍泓無此安詳,完白無此精悍”。這句話相當霸悍,“龍泓山人”是浙派開派宗師丁敬的號,而“完白山人”是皖派開派宗師鄧石如的號,趙之謙學印先浙後皖,一方印,他非議了兩派的開派宗師,足見他對自己篆刻的自信!

今天我們就來讀這方“趙之謙印”。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趙之謙印及邊款)

這是一方朱文私印,印文字序用迴文字序。乍一看,這不過是一方普通的私印,但是趙之謙何以如此自許呢?且讓我們細細說來——

龍泓為什麼無此安詳?

丁敬開創的浙派,印風一向被稱為“有個性的漢印”,是什麼“個性”呢?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丁敬和他的“丁敬身印”)

這種個性就是刀感十足,浙派的印雖不像漢銅印一樣渾樸凝重,但卻因為刻印者使用了碎切徐進的切刀刀法,呈現出更充足的刀感,鋒穎盡現,意味清剛。但仍然有問題,就是仍然保有漢印特有的工藝屬性,端正是十分端正,問題也正出在這裡,太規矩了,像規矩的辦事人員,各守地盤,互不相干;又像荷戟的兵士,威嚴不可侵犯。不管如何看,都缺少安詳、嫻雅的文人趣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因為那個時期的篆刻,還留在“印中求印”的階段,有很多藩籬,還有待打破!

趙之謙的這方印呢?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託和關聯的,它們穿插、挪讓,顧盼傳情,線條再也不是生硬、呆直的,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書寫意味(這是從鄧石如那裡來的),但是又因為刀法的完成方面還有切刀的保留,且每一刀又逼近線條行刀,甚至還由此(刻斷線條)產生了書法線條特有的“飛白”感。

再有,因為受鄧石如的影響,這方印每個字借“讓頭舒足”(吳讓之批評趙之謙之語,即壓縮局部,誇張局部筆畫)的方式,在印中產生了很清雅疏朗的空靈感,疏密對比強烈。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明顯的留空)

充足的書寫意味使每一個字都如飽學的才子,相互之間的顧盼如雅士的風度,飄逸的線條是他們飄飄的衣袂,意態安詳,神采奕奕。因此,趙之謙毫不客氣地說:“龍泓無此安詳”!

完白為什麼無此精悍?

鄧完白“印從書出”開創了皖派印風,實際上是將文人書法引入了原本工藝化突出的篆刻印面,印中的線條開始有了藏鋒、回鋒,有了筆墨淋漓的書寫感。在鄧石如印裡,我們看到了文人趣味,看到了雅士風采。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鄧石如和他的“印從書出”印例)

但也有問題,皖派為了線條有十足的書寫感,以衝刀完成鐫刻,刀法呈現足夠圓潤,圓潤的對面就是缺少剛性,就是疲軟無力,要調和這種疲軟,就需要規矩的支撐,而所謂的“規矩”,正是浙派的長處。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這方印裡的“剛”性)

在趙之謙這方印裡,篆法上,趙大師特意留出瞭如上圖所示的“硬硬”的拐角,方正銳利,有的角度甚至是銳角,這種尖銳的角度,張揚出來的氣質正是彪悍的雄性陽剛氣質,中和掉了書寫味所帶來的媚姿。

當然,還有切刀所保留的蒼茫古樸之感,也同時中和了疲軟意味,因為切刀刀痕斑駁破碎,意味要“男性”一些,強化了彪悍氣息。

所以,趙之謙又說:“完白無此精悍!”

揚長避短,獨成一脈

這正是趙之謙的長處,他學浙派,發現浙派不足之後,毅然決然放棄浙派,放棄歸放棄,卻絲毫沒有放棄浙派的長處:清剛、端正、規矩。緊接著他走入皖派,學完皖派的“印從書出”之後,他在繼承了流美、飄逸、圓潤的長處之後,立即發現了皖派“印從書出”書寫味所隱含的疲軟乏力。

他發現問題,立即就找到解決方法,方法就是揉合皖浙兩派的長處,既保留了浙派的規矩與陽剛之氣,又繼承了皖派書意中的雄強健壯之味,同時又迴避了書寫有可能產生的柔媚無力。

跳出浙派不忘浙派所長,進入皖派不受皖派所囿,這正是趙之謙的過人之處。他說自己的這一方私印同時超過了丁敬、鄧石如外,除了這些技法方面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這種

不斷創新的印學思維。

當然,我們知道:後來趙之謙成了碑派書法的帶頭人,而北碑書法所特有的陽剛之氣,恰好融合了他這種融合兩派之長的印風。同今天這方印一樣,趙之謙從來都是探索前進的,他隨後又決定“一心開闢道路,打開新局”,最終又把各種印外的審美帶入到篆刻中來,直到後來他開創了“印外求印”的創作思想。

讀印:篆刻大師趙之謙自認的精品——“趙之謙印”

(趙之謙像)

我們總說趙之謙最終沒有形成自己的派別,說他“但開風氣不為師”,正是因為他的印風是不斷創新、不斷髮展、不停向前的,他不停地將各種新鮮元素納入篆刻,他沒有派別,是因為他的篆刻沒有固定的風格特徵,但正因如些,趙之謙印風最終成了不斷髮展,不斷創新和富有生命活力的一脈獨特印風。

(【布丁讀印】之61,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