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有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六帝

明朝,从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开国,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54年)正月灭亡,存在了276年,有17个年号,可以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路数下来,皇帝却只有16位。17个年号,16个皇帝,这是怎么回事?

揭秘:明朝有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六帝

那是因为有一位特别的人,他特别在他当了皇帝,当太上皇,当太上皇又出来当皇帝,历史上他也是唯一的一位经历了即位、失位、复位的皇帝。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不幸驾崩,他一生励精图治,忧劳成疾,终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享年38岁,可谓是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7岁的朱祁镇继承了皇位,成为九五之尊,就是后来的英宗,改年号为正统。

揭秘:明朝有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六帝

英宗刚继位的时候尚有母亲张太后管着,还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身边的人。正统七年,张太皇因病去世,英宗这下完全放飞了自我。任用宦官王振,不理朝政,专心享乐。

王振恃宠弄权,打击异已,掌握朝政,凡是支持自己的,都 大力重用,凡是反对自己的则降职使用,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王振还把太祖挂在宫上“宦官不得干政”的牌匾摘了下来,无人敢言。

正统十年年,也先率蒙古军来犯。王振怂恿英宗御驾新征,由于准备仓促,后勤保障跟不上,加上王振根本不懂军事,导致50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北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也是明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揭秘:明朝有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六帝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还是在战争的特别时期,群龙无首的日子是要亡国的。在众人的拥戴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为代宗,改年号为景泰。

朱祁钰重用于谦。于谦临危受命,处变不惊,开始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打退了也先的进攻,粉碎了也先图谋中原的图谋,从此蒙古也再无恢复元朝的野心。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被打败的也先企图拿朱祁镇要胁朱祁钰的阴谋破产,留着朱祁镇反而增加负担,决定无条件送还英宗。

英宗,这位特别的皇帝,从俘虏平安地回到了明朝,而且当上了皇帝,只不过是太上皇,而且太上皇的活动地点受到了限制,只能在南宫当太上皇。不是他不想出来走走,看看,而是他实在是无法出来,因为南宫的门被他的弟弟令人用铁水封死了,只留了一个小口给他送些食物和衣服。就连宫墙外边的权也被砍倒了,以防外界和他联系。

英宗是幸运的,他的太上皇居然没有一直当到死,这在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从来没有当了太上皇又出来当皇上的。其他人不行,可是朱祁镇行。

揭秘:明朝有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六帝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代宗朱祁钰重病不治,告别了人世。代宗有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又夭折,再无子嗣。众大臣想到了,皇家的唯一血脉,仍然健在的太上皇,于是放他出来,重登大宝。

朱祁镇,觉得自己这一生太不顺了,在蒙古被关了不说,回国还被关,他要改变,不能再用以前的年号了,不用正统了,用了也没管用,正统的还是被弟弟给取代了。朱祁镇改年号为天顺,希望自己以后的日子天天都顺利。

改了年号后,确实顺了。一直从公元1457年顺到公元1464年,顺了七年,七年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朱见深,为宪宗,年号成化。

揭秘:明朝有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六帝

朱祁镇,一人同时拥有了两年年号,这就是明朝有17个年号,16个皇帝的原因。他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特殊到了没人能复制,也没人愿意复制。放眼中国几千年历史,朱祁镇做到了唯一,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