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曾国藩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他的影响力至今犹在,受人推崇,甚至有“当官必学曾国藩”的说法。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主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将国藩作为自己的老师“足为吾人之师资”,桌前常放《曾文正公全集》终生捧读不辍。

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步入官场,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为官34年,官到总督,在风雨飘摇的晚清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剿灭捻军,维护了摇摇欲坠的满清统治,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位列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其他三位晚清名臣之首。

虽然他在治理湖南时用重典严峻刑法,被世人称为“曾剃头”;晚年处理天津教案时,迁就外国人,被称为国贼;但这历来都存在争议,特别是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难道有更好治理内乱,应付外交的办法吗?即使这些算是过失,依然瑕不掩瑜,无法掩盖他在为官、治学、修身、齐家方面的出色表现。说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震铄古今,亦不为过。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一、平凡中崛起,成就一番伟业

不气不馁:七次科考终致仕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并非天资聪慧之人,因为“文理欠通”还被主考单位“悬牌批责”进行全省通报。但是曾国藩没有灰心放弃,而是愈挫愈勇,以一种越笨拙越努力的态度,不断反思、发奋,终于在第七次科举,中了秀才,并于第二年的乡试中了举人,同年十月进京中了进士,实现了三联捷。

很多人才华横溢、广采斐然,但始终在考试上不行,逢考必败,比如另一位中兴名臣左宗棠就是这样,平时逻辑分明、有理有据,众人皆赞,但一到考场,就不知所云,离题万里。不过想来左公是缺乏曾公毅力之人,果断放弃科举之路,走幕僚之路,也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平步青云:惊人的进步速度

曾国藩出身普通,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且资质平庸,考了七次才考中;曾家也没什么人在朝中做官,基本上算是毫无人脉根基;他的性格也是直来直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率真。这样看来,曾国范藩似乎只能默默当一个默默论资排辈熬到退休的公务员了。真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曾国藩1840年中进士,从政来到北京,1852年离开北京到地方任职。在短短十多年里,曾国藩从科员做起一路当到省部级官员,他的上升速度堪比火箭,已经不能用迅速来形容了,真正实现了平步青云登天。

道光二十年(1840),他授翰林院检讨;道光二十三年(1843),升为翰林院侍讲;道光二十七年(1847),升为内阁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升为礼部右侍郎。清朝的官制一共是“九品十八阶”,每一品级有从品和正品之分。从官阶上看,他从翰林院检讨的七品,升迁到礼部侍郎的正二品,用他自己在家书中的一句话说,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这个升官速度,创造了道光朝的纪录。清代巡抚也是正二品,也就是说,曾国藩工作不过十年,就做到了“省部级”。

这跟曾国藩的努力、上进,严格要求自己是固然分不开的,但最关键的是他背后站着一位巨人。可能大家会以为是是道光皇帝,不好意思不是他,是穆彰阿,一位大贪官。

当时穆彰阿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基本上是他想用谁就用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何况曾国藩已修得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千里马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你了,伯乐。两个一相遇,便注定了今生有缘。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辉煌岁月:太平天国成就千古英名

太平军挥师北上,湖南官场告急,咸丰帝情急之下命曾国藩回原籍兴办团练,组建湘军,抵抗太平军,保卫湖南。

自湖南组建湘军起兵,开始了曾国藩的征战生涯。湘军屡战屡败,44岁那年兵败靖港,曾国藩几次投水自尽,幸被救起;45岁那年又被石达开打得溃不成军,下定决心自尽以表忠心,幸好左宗棠骂醒了他。

论挫折打击,当时无人能与曾国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忍”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

攻下南京后,曾国藩手握重兵,掌控了东南时局,成了清廷顾忌。此时曾国藩显赫至极又危险至极,曾国藩审时度势,主动上折要求裁撤湘军,这一“英雄自剪羽翼”之举,消除了皇帝对他的疑虑,功成身退,得保善终。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二、修身治心,实现“内圣外王”

曾国藩被当作为官的典范,对当代从政的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那么我们学曾国藩究竟学他的什么呢?通过研究他的文章和书信,从他的言论中品读出他的襟怀、气量、品格,做到心如鼎镇,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

顺应时势,当机立断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时务的一生,他的一生之所以走得那么漂亮,那么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识时务”,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潜伏积累,什么时候该当仁不让出山。每一步都处理和表现得近乎完美,将负面因素降到最低,甚至使自己化险为夷,最后才得以善终。

“不以小利害大利,不以小局害大局。”这两句话最重要,现代人对曾国藩留给我们的这两句话当如获至宝。我们常常就是看到“小利”,忘记了“大利”,也常常用“小局”来影响“大局”,这其实都是本末颠倒的。

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曾国藩一生最了不起的一点,同时也是最能给我们作参考的,可以说就是他功成身退,得以善终。湘军由很少的一千人,最后发展到五十万人,和清朝的正规军人数相差无几。

“有清以来,汉人获得最大权力的,即曾国藩”,所以害得他“时时警惕,居安思危,审时韬晦”。

历来功高震主之人,下场都是悲惨的。这是曾国藩的顾虑,不要看自己现在势力那么大,真正等到你把野心暴露出来的时候,后果会怎么样?所以最后他裁军自抑,保持低调。

这就正和上意,于是上面就派他任两江总督,还被封一等毅勇侯,而且还可以世袭的。

三、《挺经》、《冰鉴》、家书,成就不朽言

说到立言,曾国藩所著书籍中流传最广、声名最着的可以说就是他的家书。家书,各种解读实在太多了,就不在此赘述了。除此之外,他还有两本书:《挺经》、《冰鉴》,也是出自他之手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依旧非常适用。

《挺经》让你挺得住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挺经》总共分为十八卷,是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独门心法,也是他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建立的一套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挺经.可以说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与成功心得的一部传世奇书,也是他修身处世、居官治民的最高法则。这本书很薄,只有两千多字而已,但却很值得我们一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它当作一面镜子,要经常问自己“挺不挺得住?”做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挺得住。

《冰鉴》教你会识人

“以冰为鉴,能察人相。”具体应该如何“察”,《冰鉴》分为: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七篇进行了详细说明。

曾国藩:拯救满清于危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中兴名臣

曾国藩把他看人的方法总结成了“邪正看眼鼻、聪明看嘴唇、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脚跟、条理看语言、信又要不信”八句话,这也可以说就是他的看人口诀。我们要好好体会这八句话,并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但要清楚一点,这只是他的个人总结,信又要不信,就算是信,想要完全掌握这一口诀,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最后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

小 结

无论是从人生选择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成王败寇的角度来看,曾国藩无疑是一位人生赢家、大成功者。

特别是他功成之后并没有落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下场,而是成功地做到了功成身退。这一切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处世方面,曾国藩的仕途心得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意义,成为我们前行的指明灯。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不管是为学、从政、修身、治心、齐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考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