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彭家屏案是乾隆朝文字狱的一个另类,它起源于退休官员彭家屏和夏邑县灾民的告御状

,状告河南地方官在水灾面前无所作为,不顾百姓生死。

这本来是件士绅百姓向皇帝反映民生疾苦的事件,可最终却演变成了一件文字狱大案。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影视剧中的彭家屏

灾民告御状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皇帝的第二次南巡之旅结束,启程返回京城。当皇帝的銮驾经过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一个叫涧头集的地方时,皇帝突然听到了前方的喊冤声,他下令停住銮驾,命人上前打探。

果然,侍卫们带来了两个农民,他们手中拿着状纸,一望而知是告御状的。两人见了皇帝更加激动,大声的说出自己告御状的原因。


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告御状

原来他们是河南夏邑县人士,夏邑县遭遇了严重的洪灾,百姓无家可归,然而父母官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和夏邑县令孙默无视百姓的疾苦,隐瞒灾情老百姓是在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所以才来告御状

退休官员彭家屏的举报

皇帝陷入了沉思,关于河南官员对水灾无动于衷,百姓流离失所的种种情况,他南巡到山东的时候,退休官员彭家屏已经给他举报过了


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影视剧中向乾隆汇报

彭家屏是前江苏布政使,退休之后在山东居住。乾隆向来对不喜欢彭家屏,更反感他作为已经退休的官员,干预地方公务的这种行为,皇帝并不信任彭家屏的“御状”。

所以乾隆做了两手打算,一手要求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和彭家屏一起实地查看河南受灾情况,共同向他汇报,另一手则派遣心腹员外郎观音保乔装打扮,深入河南夏邑微服私访,查明实情

而对于此次告御状的两个灾民,乾隆的处理意见是,交给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命他认真审理。

灾民第二次告御状

刚刚过了两天,当皇帝的銮驾行至山东邹县之时,又有灾民喊冤叫屈,没想到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问题,灾民是河南夏邑人,叫刘元德,状告自己的父母官在洪灾面前,不管百姓死活。

敏感多疑的乾隆皇帝顿时紧张了起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先有彭家屏的“御状”,后又接连有两起灾民告御状事件,恐怕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彭家屏背后指挥,利用普通百姓干预地方公务,扳倒朝廷大员的阴谋

于是皇帝先命人逮捕刘元德,认真审理。审理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刘元德是受秀才段昌绪和武生刘东震资助,这两人在背后指挥刘元德,让他告御状把县令孙默告倒。

乾隆对审理结果并不满意,他认为彭家屏一定和此案有关联,因此要求地方官员继续审理刘元德、并逮捕段昌绪和刘东震。

乾隆的处理决定

此时微服私访的观音保回来给乾隆汇报:河南夏邑县受灾确实非常严重,夏邑县令和河南巡抚毫无作为,百姓民不聊生,都活不下去了。

听到真相的乾隆默然良久,他知道必须严肃处理责任官员,才能够平民愤同时震慑官场不良之风。


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影视剧中的乾隆

于是,乾隆做出了如下处理决定:

  1. 巡抚图勒炳阿革职,发往乌里雅苏台充军,夏邑知县革职查办
  2. 彭家屏被立刻勒令回家,以后不得以缙绅干预公务
    。刘元德、段昌绪、刘东震三人,继续审理查办。

与此同时,乾隆还专门给河南百姓下了一道谕旨,意思就是说,这件案子的处理不是因为彭家屏的“御状”举报,也不是因为个别夏邑县“刁民”的告御状,而是我通过私访民情发现的。

这种事情要到此为止,以后如果谁敢效仿这几个告御状的“刁民”,必定会受到严惩

解析乾隆对于几次告御状的严肃态度

乾隆朝,是封建王朝以来,对士绅百姓控制力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政治都是最强的一朝。

乾隆认为凡是要按照既有的纪律、规矩来办理,百姓有问题不能“越级反映”,更不能以“告御状”的形式来诉苦喊冤。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一层层的向上陈述问题,等待上级的解决。

“即使地方官政事少未妥协,督抚司道,昭布森列,自当据实陈诉,静听审理,何至无所控吁”?

在此案中,地方士绅彭家屏和普通百姓以“御状”的形式以下犯上,举报地方官员,干预地方公务的行为令乾隆皇帝十分警惕


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百姓敲鼓告状

因此,乾隆皇帝无论是对退休官员彭家屏还是两起告御状的灾民,都没有表现出历代明君“爱民如子”的态度,反而十分严厉。

告御状的结局-演变成了文字狱

告御状这个事情到此本该结束了,没想到夏邑县令孙默求生欲太强了,不甘心被革职查办。孙默接下里的一系列操作完全让案件性质发生了改变

孙默亲自带领人马,把段昌绪的家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了段涉及其他案件的有利证据:“吴三桂起兵反清时的檄文抄本”,孙默如获至宝,马上汇报给巡抚图勒炳阿,图勒炳阿又马上汇报给皇帝。

这是反清大案啊!乾隆皇帝非常重视,果断作出了决定:

  • 图勒炳阿与孙默是有能力的,能够发现并侦破如此反清大案,是有功之人,暂且不必革职,保留原官职。
  • 派遣钦差大臣方观承查处此案,并前往彭家屏处抄家,以检查其中的关联

终于乾隆皇帝还是要秋后算账了,把这桩“无中生有”的文字狱要引到彭家屏身上,同时整治告御状的那些刁民。


乾隆朝“彭家屏案”:两起灾民告御状引起的“另类”文字狱大案

文字狱

果不其然,事情完全印证了乾隆的“英明论断”,彭家屏却与“告御状”和“反清大案”有直接的关联

彭家屏稀里糊涂的背锅了,最后落得个赐自尽的结局,而段昌绪这个告御状的始作俑者则被判处斩立决。

结语

乾隆时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爆炸性增长,民众特别是底层百姓遇到的经济纠纷和冲突日益增多

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在封建社会,当正常的申诉渠道失灵时,蒙冤的百姓往往会选择直达天听。即以“告御状”的形式向皇帝诉苦喊冤,以期得到最高层的帮助。

乾隆皇帝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是警惕的,他担忧如果百姓以“告御状”的行为一旦成功,就会给全国带来示范效应,难保帝国其他地方的“刁民”不会照猫画虎,有样学样。这种“以下犯上”的歪风习气就会蔓延全国

,帝国的纲常纪律就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在乾隆看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旦出现了类似的苗头,就要坚决的铲除,彭家屏案就是典型的案例,即使彭家屏从法理上是冤枉的,但是作为地方士绅干预地方公务,这就触犯了乾隆的红线,必须千方百计的予以清除

同理,即使灾民反映的是实情,但是方式方法是错误的,也不会给以同情和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