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斯坦貝克筆下人物背後的象徵含義


《人鼠之間》|新解斯坦貝克筆下人物背後的象徵含義


約翰•斯坦貝克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代表作家,1962年憑《人鼠之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鼠之間》是斯坦貝克第一次以小說戲劇的形式寫作,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在全球共有兩百多種語言版本,還曾引發美國出版史上極激烈的版權爭奪戰。

斯坦貝克最初將本書命名為“發生了的事情”,但閱讀彭斯的詩歌《致小鼠》後,改變了標題。

“無論人鼠,再精心的安排

都常常要出意外

除了傷心痛苦一無所有,

盼望的快樂不再!”

本書原本要表達的隱喻意義是人類在命運面前的無能為力,以及人類面對孤獨永恆而無奈的選擇。但經過百年的發酵,人們從本書獲得的含義愈加豐富。如電影fanboys(2009)中,當試圖讓Linus告訴他們去天行者牧場的故事時,Hutch說:“告訴我關於兔子的事情,喬治。”這裡兔子的事代表未知且美好的事。比如斯蒂芬•金的小說《亞特蘭蒂斯之心》中,鮑比•加菲爾德將“有兔子的農場”作為幸福生活的象徵。再如電視劇My name is Earl(2005)中,Suplee是一個愚蠢而溫柔的巨人,而一直照顧他的Lee是一個憤世嫉俗的聰明人。這就好比倫尼和喬治。

《人鼠之間》的豐富程度可能早已超越了斯坦貝克原本要表達的,現在我將從自己的角度對書中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剖析,挖掘他們背後的象徵含義。


  • 01.倫尼:象徵單純美好的夢想本身。

倫尼,在小說中有這樣的形象描寫:“高大魁梧五官不明顯,大眼睛,眼神黯淡,肩膀寬闊但鬆垮下垂。”“乍看之下很像熊在走路。”他是一個大塊頭,力氣大的出奇,卻頭腦簡單又笨的出奇,心智猶如孩子。心地善良卻又常常扼死手裡的每一條生命。他愛一切毛茸茸可愛的東西,愛聽喬治給他講有關兔子的事。

在小說中,因為摸農場女工人的天鵝絨裙子而被誤解強姦;被農場主兒子毆打而害怕恐懼捏碎了他的手掌;因為愛摸毛絨絨的小狗,而把握不了力道捏死了它們;因為農場主兒子的老婆頭髮軟,而在驚慌中扭斷了她的脖子。

這樣一個怪誕的人物,是所有人願意傾訴的對象,勾起了所有人對夢想的渴望。他做事從沒有惡意,卻又做出產生惡意後果的事。在本書中倫尼最後的結局是死在了最好朋友喬治的手槍下。

他單純美好猶如人們最初懷揣的夢想那般,所有人都願意擁有這樣的夢想,可夢想又是這樣給人力量又飄忽不定,令人不解,難以把握。

  • 02.喬治:象徵追求夢想的人。

喬治,在小說中是這樣描寫:“矮小,雙手結實,手臂修長,鼻樑細窄。”他是一個靈活精明的人,總是和倫尼在一起,帶著愛惹禍的倫尼不斷逃亡。

因為倫尼愛聽他講有關“兔子農場的事”,他總是一遍遍的講給他聽,講到自己也陶醉其中。他需要倫尼在他身邊,這樣他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我們有前途,有未來。我們可以互相說出心裡的話,互相關懷。我們不會因為沒地方而到酒吧裡醉生夢死。”因為倫尼,他相信了自己不是孤獨的人,相信了自己會擁有自己的土地。

他因為有倫尼,而變得不一樣,有陪伴有希望,而不是居無定所的流浪漢。這正如一個追求夢想的人,因為心懷夢想而從此和庸庸碌碌的人劃分界限,因為夢想,靈魂便能有所依靠的。

小說結尾喬治親手開槍打死了倫尼。也暗示追求夢想的喬治拋棄了夢想也成為庸庸碌碌的人中的一員,從此“醉生夢死”。

  • 03.坎迪:象徵沒有夢想籍籍無名的認命人。

坎迪,是一個沒有右手手掌的農場掃地老人。他有一條又瘸又臭的老狗。這條老狗有著和倫尼相似的象徵含義,它象徵埋藏在人心底深處的信念。當這條老狗被大家嫌棄,並最終被農場工人卡爾森開槍打死時(包括結局也和倫尼相似),也意味著坎迪心底的信念消失殆盡。在老狗死去的那刻,就註定了坎迪夢想的不會實現,一個沒有信念的人,是不會實現夢想的。

他有夢想,所以輕易就被倫尼和喬治描述的“有兔子的農場”所吸引,甚至願意傾囊加入。可是他的夢想也輕易破碎,倫尼一死,他便心灰意冷。

這正像極了“階段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大多數人,一生籍籍無名,漫無目標,偶爾一時興起又稍縱即逝。

  • 04.史林姆:象徵著這處處是秩序的人類社會。

史林姆,小說裡這樣描述他:“他整個人散發出一種帝王般的威嚴,一種大師名家才有的風範。”他是領頭騾車伕,車隊的靈魂人物。“他渾身散發出一種莊嚴沉穩的氣度,只要他一開口說話,大家立刻就安靜下來。”他在農場中似乎就是一種維持秩序的存在。

當農場工人卡爾森提議開槍打死坎迪的老狗時,坎迪再三懇求,並時不時瞥向史林姆,希望史林姆能開口幫他求情。當史林姆沉默暗允後,坎迪立刻沒有了希望同意殺狗。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史林姆的威嚴形象。

他正如人類社會的種種森嚴秩序,將人們困於其中。他有時公正公平,有時近乎冷酷無情。像坎迪這樣的籍籍無名者會永遠信服的困於其中。他既相信他的威嚴,又忌憚他的威嚴。人類秩序不也正是如此嗎?

  • 05.柯魯克:象徵著被人言壓迫而失去自我的人

柯魯克,他是一個黑人,因為種族的不同,他被農場工人們孤立,他們甚至見他“黑鬼”。他不被允許進入工寮,不被允許和大家一起打撲克,他只能一個人住在馬棚後的小屋裡,只能一個人看看書。

當倫尼走入他的小屋,他表現出極度的不歡迎,可當與倫尼交談時,又表現出極度興奮,超強的傾訴欲。當聽說倫尼和坎迪談起“有兔子的農場”時,也表現了他的嚮往,甚至想要加入。當柯利的老婆走進他的房間表達了對他們的瞧不起時,他甚至大聲的說出:“你憑什麼跑到黑人的房間來?誰說你可以進來這邊胡鬧?你滾出去,越快越好。”可以看出他也有自我意識。想要爭取自我的人。

可是當柯利的老婆說要吊死他時,他立刻縮成一團,“整個人彷彿突然縮小了,靠到牆上。”“越縮越緊,整個人小到幾乎快要看不見了。”他彷彿突然失去了個性,突然失去了自我。

他的這種突然,是在無數次的人言冷落中形成的。他是被社會壓迫失去自我的人。




還有書中那個農場主的兒子,滿足於一點能力而驕傲自大;那兩個農場工人,象徵著已然墮落許久的人。

每個書中的人物都能在今天有他特殊的象徵含義。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正是由於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