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16

​继续写,写到哪算哪。

第三十征:太子尊显,徒属众强,多大国之交,而威势蚤具者,可亡也。

这一征讲的是太子权势过大的问题,在古时候的封建帝王专制制度下一个国家有且只能有一个国家形象,那就是君王,一个组织有且只能有一个领头羊,那也是君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是现代很多企业都具备的核心观念,例如大多数单位一把手所持有的资源、人脉等各方面资源,远比仅次一级的二把手强得多,不仅如此,制度也在保护这种情况,这样才能够充分缓解内部斗争,集中力量搞好生产。这不仅仅是管理学的核心思想,放在治国理念中也是如此,比如罗马曾经的两皇帝争权,结果其中一位皇帝为了取得敌国的支持,甚至将国家的一个城市让给穆斯林国家去劫掠,结果造成的就是内部不断地分化斗争,官员们都忙于政治斗争和站队去了,谁还有精力管老百姓的死活?这一争斗就是数百年,百姓才是最苦的。

所以,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核心,这是必然的,也是最稳固、高效的。对于国家也好,职场也罢,都是讲究秩序和等级的,领导永远是领导,所以设计制度之初就体现了这点,所有人都要遵守规矩,毕竟这两者都是很讨厌“麻烦制造者”,而破坏规矩秩序的人在哪都是最大的麻烦。

所以应对“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麻烦,解决手段分暴力和非暴力的,但是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呢,不论是大臣也好,太子也罢,当“麻烦”出现预兆之前,有头脑的君王早已经在暗戳戳的磨刀了...

第三十一征:变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

这里其实讲的就是君王的情绪控制问题,用今天流行的词语来讲就是:情商。情商这东西包含多面,这里不多说,但是作为君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不可控的情绪变得可控,让感性化为理性,一方面可以增强各方合作,另一方面也在于君王地位太高,一旦情绪失控所造成的代价是很大的。以司马懿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大军师”贯彻一生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忍”字,首先要说明,“忍”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做个受气的脓包。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时候,保存实力、积攒实力的手段,以著名桌游《三国杀》中关于“神司马懿”技能的描述就非常贴合司马懿的人生,设计师也是没少费心。

技能:忍戒,拜印,连破,发动觉醒技“拜印”后可以获得技能“极略”。

读《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16

忍耐一时,找准时机展现自己的“极略”,对待敌人如摧枯拉朽一般(连破),最终,多年的忍耐换来了一个一统天下,之前被人嘲笑的隐忍受气都变成了“老成谋国”。如果不是后代子孙太过无能,说不定历史上留下的司马又是另一个形象呢。

所以呢,君王控制不了情绪,轻则杀戮大臣,重则引起战端。所谓: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战国策·魏策四》

伏尸百万,伏的可不只敌方,更多的还是自己人吧,流血千里,又有多少是本国百姓的血泪呢?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那个封建集权制度下,这样的人登上皇位是帝王家的不幸还是百姓的不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