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吃的第一頓飯是大饅頭和豬肉燉茄子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文革”期間,毛主席發出了“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大量“知識青年”離開城市,開始“到農村去,到北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九七七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夜。這一年的九月十四日我和二十多名同學、同齡一起執著的踏上了“上山下鄉”的末班車。在家長的護送下大客車一路向西偏北的“黑龍江國營綽爾河農場”駛去.。。。。。。

哪見過這般的高山大野,如此延伸的路盤山峭。一片層林盡染,一口清新幽香。時而狍鹿野獸跳過,時而野雞群鳥鳴叫。顛簸和疲憊似乎都在恍惚中晃悠前行。可我確醉於滿眼秀美風光的畫面中。大約六個來小時的間歇跋涉終於到達了農場最偏最遠的一連。下車吃的第一頓飯是大饅頭和豬肉燉茄子。夕陽斜下,護送的親人留下了囑託要走了,才十八、九歲的孩子這才不約而同地追車嚎啕大哭。因為自己不知道在這陌生的深山老林裡怎樣面對以後的生活。

青年宿舍一共有三棟房子。我們住的這棟後來聽說是專門新蓋的。泥牆瓦蓋兒,屋裡還有些陰溼。門窗上訂的塑料薄膜沒有一塊玻璃(一直到三年後返城)。一棟大約六間男女生平分各半,同樣又火牆隔成兩室。木板搭鋪,爐燒木拌取暖。晚上,室內翻身吱吱作響,咬牙、夢話不絕於耳。外面狼嚎四起,毛骨悚然。 漸漸地適應著並習以為常了。因為自產那個時候我們食堂一日三餐就都是白麵。連隊主業機種小麥,翻、耙、壓、播、割、脫等農機一應俱全。開始的工作有伐樹、跟馬車、伺候瓦匠,後來上了三號車當助手。地號以面積來稱謂,有“兩百六”、“一千三” ...... 農場像農村但地多人少,基本不用鋤頭鐮刀。一片麥田一望無際。春秋忙碌,冬夏兩閒。養鹿數十、馬匹逾百,豬羊成群。三十多座地戶是隨農場由海拉爾遷至。還有部分上海、天津、齊市等地的老青年。沒有國家電網,每天晚上一插黑兒小青年們幫助拽著發電機發電照明,晚上10點後基本就拉閘了。

下鄉三年多參加了兩次撲火,一次是七天,一次是十天。那可是原始森林裡著的火,白天太可怕,因為面對火場,十分危險,萬分恐懼。晚上山頂眺望如長龍呼嘯飛躍。二十來米的大樹像點天燈燒得吱吱作響。應該說以樹條為撲火工具的滅火純屬天方夜譚。只能打隔離帶、溜火茬兒,防止死灰復燃。只有期盼老天幫助。通過經驗才知道上山打火首先要帶火柴、鹹菜。當大火迎面而來時,火柴可以點著一塊地兒保住生命。渴到極限時吃口鹹菜立馬鬆緩。打火期間過往車輛指揮部全部扣押參加撲火。我們都喝過馬蹄坑裡的水,睡在火堆旁。體驗了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滋味。還好歸來時牙還是白的。

到基建隊修水電站住帳篷。冬天爬山爆破,人拉爬犁運石料,夏天下水坑挖土方站冰茬兒腿抽筋,苦不堪言。老青年王德超遭雷擊斷命,全身十一個黑點印象太深。

經常開展政治學習,典型教育活動。 邢燕子、侯雋等事蹟催人奮進。老連長、指導員深入淺出,關心倍至。場部放映隊下連隊演電影是最大的期盼。以留轉頭,戴軍帽,穿喇叭褲,吹口哨,哼唱流氓(愛情)歌曲為時尚。過年放半月假經常晚歸寫檢討。過節髮香煙、水果,回家帶兩袋面引以自豪。月工資33元生活綽綽有餘。

清流湍急的綽爾河橫與眼前不息的流淌。岸邊山榆可摟,柳綠飄絮,火山石遍地。河那邊百米高的刀削峭壁,古松筆直,白樺林立。河裡蟄鱗、細鱗等冷水魚頗多,大的20斤屢見不鮮,上下一百米溜一趟掛單重2、3斤達二三十條。河繞山,山相連,樹參天。猴頭、木耳隨手可得,珍禽野獸隨處可見。我親歷活剝狼皮,野豬追人,黑熊翻石吃蟻。我曾囤下捉山兔,騎馬去場部往返七八十里路,過河採木耳毒蛇咬褲腿。有驚險有刺激有快樂耐回味。

愛是生活的旋律,生命的主題。最難忘最神秘最甜蜜最幸福的是戀愛。芳齡思戀泛漣漪,綽爾河畔的夜晚不那麼孤獨寧靜了。因為“資源”有限,單靠自然成長得到成熟和成果是不夠的。只守不攻難以取勝,是戰術也是現實。端形象選目標、遞眼神看反映、寫情書暗交流。應該說我和愛人是較早配對,較晚公開,始終如一的走過來的。河邊倒映著我們的身影,樹林裡留下了反反覆覆的腳印,由手牽手到面對面到心貼心。也許月亮還記著我們的竊竊私語。雖然還沒開放,但是膽子已經不小了。

一九八一底像我這樣沒接成班,沒辦成病返的青年群體也都順理成章的回了城。之後在企業自辦農場過渡一年,以全民合同制形式招工入廠了。

我的知青路很晚也很短,但是感覺時間很長。有過痛苦和迷茫,但更多的是在經歷中感受和感悟。現在偶爾在腦海裡回想,更多的是在夢中回放。三年前的夏天終於圓了心中的夢,回去走了一趟。人脈與環境有了不少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對這片土地的熟悉和親熱。


知青往事:吃的第一頓飯是大饅頭和豬肉燉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