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美版翻拍上映了,同样是一黑一白主仆二人的人设,有些《绿皮书》的影子。

白人富豪菲利普是个资产过亿却不能动的废人,黑人生活助理戴尔是有坐牢前科又穷困潦倒,连老婆孩子都不愿意理他的无业游民。

一开始,戴尔去应聘,只是为了凑齐三个签名的最后一个,所以他坐了很久的地铁去了菲利普先生皇宫般的家里应聘。

走廊里挤满了各色应聘人群,他们有的学历高,有的工作经验丰富,有的优雅美丽,更重要的是,他们面试的时候个个巧舌如簧,面带假笑,说着发自心底里最虚伪也是对自己应聘最有利的答案。

菲利普先生旁边的经纪人伊芳非常满意这些面试者,只需要菲利普先生点点头,就能选出一个最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合适人选。

然而,这些精英似乎都不入菲利普先生的法眼。

这时,等在门外的黑人戴尔已经非常不耐烦,他已经为了一个签名足足等了2个小时,忍无可忍之下鲁莽的闯了进去,没好气地抱怨一堆,说自己着急接孩子,然后让老菲赶快把字签了他好走人。

结果老菲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举止不得体,既没礼貌,又对这份工作没兴趣的黑人戴尔。要知道,这可是周薪2500美元包吃住的生活助理啊!

之后戴尔就当上了富豪老菲的私人生活助理,其中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感人故事,之后主仆二人变成了非常亲密的朋友,并且这还是个真实的故事。

大家一定非常好奇,老菲为什么会在众多佼佼者中选中了最不适合当生活助理的戴尔呢?说实话,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那么我们不妨来一起探讨探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最特别


《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其他应聘者的反应前面都说了,要多谦逊有多谦逊,要多礼貌有多礼貌,并且大多数学历高、智商高,气质优雅,和瘫痪富豪菲利普的气质非常匹配。

按理说,菲利普应该能接受这些“体面”的人来为自己工作。可他为什么能被穿着随意还有些脏兮兮,说话没礼貌还有些痞气的戴尔吸引,我想就是因为戴尔的特别吧。

戴尔其实是真的不在乎这份工作,即使他看到了这么豪华的房间和书房里的名贵字画也丝毫不动心,他对于这份工作的鄙视是发自内心的。

正因为这样,才毫无掩饰的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可以不装不虚伪地畅所欲言,不仅夸自己是万人迷,还再三强调自己绝对不干这工作,宁可不要签名也不会在这浪费时间。

正是戴尔这样的气质吸引了老菲,虽然助理伊芳反感戴尔,并和老菲打赌戴尔就算来了也干不下去。

我这么说戴尔阴差阳错的面试还能成功,可不是非要教大家面试的时候不好好准备,故意不好好回答问题而出局。

而是想告诉大家,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人生的每一次面试或者考试,你表现的越放松,越自然,这种最真实的气质往往能吸引面试官的目光,同时也能帮助自己找到从未谋面的自己。

主持人柳岩当年在参加光线传媒的选秀活动时,本来已经落选了,她准备回家,但节目组通知她说决赛有一个选手弃权,让她去台上充个数,也跟着再比一场。

结果柳岩当天成了所有选手里最放松也是发挥最好的,比赛结束后,柳岩虽然没有奇迹般地成为冠军,却换来了光线传媒的一纸合约。从此以后,在演艺道路上越走越宽。

很多明星被采访时问及当年为什么会走上演员道路,也有着相似的答案。“其实我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当演员,当年只是陪同学一起去考试,结果我被录取了,朋友没考上”。

当你面对人生中各种考验和挑战时,不把这个事当回事儿的心态有时非常有用,有时甚至能让事态起死回生,发生逆天转机,关键就看你怎么把握。

差距大


《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其实《触不可及》电影最想表达的就是这一点。

菲利浦先生非常喜欢意大利歌剧,而戴尔只喜欢黑人嘻哈文化。除了喜好不同,他们的说话方式,生活背景,成长历程也都大相径庭,也正是因为彼此的不一样,他们才能互相吸引。

菲利普先生坚持在面对他的笔友通信好几年都不联系更不见面,而戴尔却一再要求他打电话之后又安排了见面。

戴尔在看到菲利普先生给别人投资时,自己也默默写了一张纸条写着,“给我1万元投资”,被拒绝了,菲利浦先生说:你要自己想好,我只给有创意的人和濒临倒闭的公司投资。

菲利普先生是富有和智慧的,戴尔是简单粗暴的只想不择手段的赚钱。

之后菲利普先生带戴尔去看意大利歌剧,刚开始他因为一个鸟人的出现在剧场里几乎笑出眼泪,又因为在剧场里大声说话,嘲笑骂人,引起公愤。最后戴尔居然被一个黑人女高音的精彩演唱吸引了,回家后也爱上了听歌剧。

菲利普先生花了8万块钱买了一个彩色正方形的画,戴尔十分不理解,之后也学着画画,他认为自己画的肯定会比那个大方块要值钱。没想到菲利普先生居然把戴尔的杜宾犬画推荐给了他的邻居,卖了5万块钱,这笔钱最后成了戴尔的第1笔创业基金。

戴尔一边当生活助理,一边设想自己到底能靠什么样的创意得到菲利普先生的投资。他想过富豪约会软件,想过开冰淇淋店,想过开餐厅,想过自己卖画,但都被否决了。

直到最后,他离开飞利浦先生时,终于想出了要为残疾人设计轮椅,而菲利普先生也在戴尔的帮助下,战胜了自己内心的魔咒,忘掉了曾经那场导致自己失去曾经一切的意外。

菲利普和戴尔重新去玩了一次滑翔伞,也找回了自己的意中人,女助理伊芳。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相互碰撞摩擦之下,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触不可及》电影里说:有时,你必须进入别人的世界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缺失什么。


《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这个我自己非常有感触,我一直不喜欢看电视剧,就算是近几年最流行、最热门的电视剧也是一眼都不看, 但过上几年后,发现当年流行的几部知名电视剧还在重播,偶尔看一眼,也觉得台词考究,剧情紧凑,演员精湛,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于是我渐渐改变了对电视剧的偏见,还发现原来电视剧里也都藏着很深厚的生活哲理,不是我想的那样浮夸和庸俗。

那些能让大多数人呼吁的、追捧的东西,一定有值得打动人心的地方,并且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岁月的沉淀。

之后我慢慢相信了《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一书中提到的话: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戴尔虽然是刚出狱不久,是个有些不负责任的中年,但他身上的乐观、随意,确实带给老非很多勇气和自信。老菲的优雅举止,确实也让戴尔变得开始学画画,听歌剧,喜欢看书,对家庭有责任感,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影响着对方。

不怜悯、不忽视

菲利普说: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戴尔在第1次见到老菲时就急着要签名,伊芳不给签,故意说得让老菲签才行。

然后戴尔就问老菲:那你就签吧,快点给我签名。老菲说:你看我浑身上下有一个能动的地方吗?戴尔说有,脖子还有嘴。一句话就逗笑了老菲。

之后再给老菲喂饭时,戴尔也忽略他嘴角的东西,给他洗澡时也像给一个正常人一样,没那么温柔,而是像狂风暴雨一样的冲淋浴。老菲心情低落时,戴尔推轮椅带他出去,给他抽烟缓解压力,还带着老菲一起去接他的儿子并介绍是他的老板。


《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戴尔喜欢站在轮椅的后面,和老菲一起在屋子外面开车一样的开轮椅。

戴尔离开一段时间去找老菲时,发现老菲很颓废,胡子头发十分邋遢。戴尔给老菲剃胡子时,他是一点一点的剃,一会取笑老菲像卓别林,一会取笑他像奸商,总之从没把他当残疾人对待。又和老菲玩了一次当年导致老菲出意外瘫痪的滑翔伞。

我在有次出差早上很早打出租车,跟出租车司机聊起来说:你们这工作啊,起早贪黑的真是辛苦,太不容易了。其实我只是想客套一下。

但出租车司机却说:谁都不容易,你不是也一样的起早去赶火车出差,谁也没必要同情谁。

当时那位出租车司机的不需要同情和老菲的不需要人怜悯如出一辙。

就像前段时间网络上很红的郑州94岁老奶奶卖煎饼的事情,大家都同情她这么大年龄而去买她的煎饼,但老奶奶自己却说:这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有时人的善良和好意总是多余的,反而会刺激、伤害到其他人的尊严。当我们面对残疾人等一些弱势群体时,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怜悯或者给予他们过多的特殊待遇,只是像普通人一样,不去多看他们,不去议论他们,给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就好。

电影里还有这样一个场景,戴尔带着老菲去热狗店买热狗,戴尔先点了一些餐,之后服务员问戴尔,旁边的老菲要什么时,戴尔说:你要自己问他要什么才行。结果菲利普很开心,就跟服务员说:我要15个热狗等等。

之后一个乞丐进来想要一些钱,老菲说你想吃热狗吗?我可以请你吃个热狗,然后又多点了一个热狗。

因为老菲总是得到周围助理特殊的照顾,何时何地都把他当残疾人,结果连自己发生的权利已被剥夺了。


《触不可及》里的富豪,为什么雇佣了毫无经验的戴尔当生活助理?

所以,戴尔的不忽视老菲,让老菲自己发声,从没把他当残疾人对待,特别让老菲感动,也让所有人感动。

《触不可及》电影里说: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相遇,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或者值得纪念的时光。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一个像菲利普遇上戴尔的短暂时光,那段并不完美却又恰到好处的时光,却是成了一生的奇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