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煩死了,而他寫童話集,成中國創作童話第一人

“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

魯迅曾懷著對永逝的韶光的悲哀,弔唁回憶自己的童年。

魯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煩死了,而他寫童話集,成中國創作童話第一人

在宗法封建社會綿延數千年的古老中國裡,無論從家庭到社會、從觀念到制度,無不是以長者為尊,雖然現在社會對兒童十分的重視,但大多的表現是溺愛:孩子吵鬧半天,玩具一準會買給他;孩子說我想拉二胡,家長一準臉上一抹微笑,然後果斷拒絕並告訴他可以學琵琶。筆者雖不知道那“一抹微笑”是什麼意思,但卻是見了不止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魯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煩死了,而他寫童話集,成中國創作童話第一人


可見,我們並沒有照顧到孩子的尊嚴和獨立,也不能站在他們的“高度”照顧其特殊的心理甚至生理。而向來,在兒童的世界裡,除了說教外,也一直沒有適合兒童特點的,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的讀物。

直到“五四”運動之後,幼者需要分外注意教養的觀念,才開始在中國流行,兒童教育、兒童讀物也才開始被一班有識之士所關注。他們先是譯介了一批西方的童話寓言,安徒生、王爾德、格林兄弟,也才開始走進中國兒童的世界。

魯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煩死了,而他寫童話集,成中國創作童話第一人


1921年7月24日,鄭振鐸在《時事新報▪學燈》上開闢“兒童文學”專欄,刊載兒歌、童話等,是我國最早的兒童文學副刊。葉聖陶則是其中最熱心、最誠懇、成果也最為人看重的作家。半年左右,葉聖陶寫下了包括《稻草人》在內的23篇童話作品,一一發表於《兒童世界》,1923年出版,這是中國現代第一本創作童話集,葉聖陶也是中國創作童話的第一人。用魯迅的話說“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

魯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煩死了,而他寫童話集,成中國創作童話第一人

《稻草人》中的大部分故事,是描寫人民疾苦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當屬和文集同名的《稻草人》,在故事中,作者通過稻草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人承受著不同的苦難,徒有一顆好心腸卻無法言語,無法行動,最後只能默默地倒在了田地中央。這給孩子的心裡播上了善良的種子。

魯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煩死了,而他寫童話集,成中國創作童話第一人


《大嗓門》,描寫了在工廠裡做工的人,無法對家人照顧的現實;在《富翁》裡,人們對金錢的渴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不再從事生產,到最後,世上的人枕著金袋子餓死了;《旅行家》裡,借一個到地球旅行的外星人之口,表達了對地球人用錢換取各式物品的困惑……葉聖陶的想象力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無不影響著一代代的小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