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烦死了,而他写童话集,成中国创作童话第一人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

鲁迅曾怀着对永逝的韶光的悲哀,吊唁回忆自己的童年。

鲁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烦死了,而他写童话集,成中国创作童话第一人

在宗法封建社会绵延数千年的古老中国里,无论从家庭到社会、从观念到制度,无不是以长者为尊,虽然现在社会对儿童十分的重视,但大多的表现是溺爱:孩子吵闹半天,玩具一准会买给他;孩子说我想拉二胡,家长一准脸上一抹微笑,然后果断拒绝并告诉他可以学琵琶。笔者虽不知道那“一抹微笑”是什么意思,但却是见了不止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鲁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烦死了,而他写童话集,成中国创作童话第一人


可见,我们并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尊严和独立,也不能站在他们的“高度”照顾其特殊的心理甚至生理。而向来,在儿童的世界里,除了说教外,也一直没有适合儿童特点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读物。

直到“五四”运动之后,幼者需要分外注意教养的观念,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儿童教育、儿童读物也才开始被一班有识之士所关注。他们先是译介了一批西方的童话寓言,安徒生、王尔德、格林兄弟,也才开始走进中国儿童的世界。

鲁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烦死了,而他写童话集,成中国创作童话第一人


1921年7月24日,郑振铎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开辟“儿童文学”专栏,刊载儿歌、童话等,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副刊。叶圣陶则是其中最热心、最诚恳、成果也最为人看重的作家。半年左右,叶圣陶写下了包括《稻草人》在内的23篇童话作品,一一发表于《儿童世界》,1923年出版,这是中国现代第一本创作童话集,叶圣陶也是中国创作童话的第一人。用鲁迅的话说“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鲁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烦死了,而他写童话集,成中国创作童话第一人

《稻草人》中的大部分故事,是描写人民疾苦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当属和文集同名的《稻草人》,在故事中,作者通过稻草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人承受着不同的苦难,徒有一颗好心肠却无法言语,无法行动,最后只能默默地倒在了田地中央。这给孩子的心里播上了善良的种子。

鲁迅:天天“人之初性本善”烦死了,而他写童话集,成中国创作童话第一人


《大嗓门》,描写了在工厂里做工的人,无法对家人照顾的现实;在《富翁》里,人们对金钱的渴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不再从事生产,到最后,世上的人枕着金袋子饿死了;《旅行家》里,借一个到地球旅行的外星人之口,表达了对地球人用钱换取各式物品的困惑……叶圣陶的想象力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无不影响着一代代的小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