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訴求的四個維度總結

營銷訴求的四個維度總結

營銷如果要高度概況的話就是解決“買與賣的問題”,這是娃哈哈的掌門人宗慶後先生的總結。從營銷的參與主體來說,就是兩個,一個是買方,一個是賣方。雖然有兩個主體,但是卻有四種營銷訴求思維,一種是賣方思維,這也是4P思維模式,生產企業比較主流的思維方向,就是營銷活動中以生產企業或者產品為依託,從這個角度向消費者表達自己的產品價值所在,也就是說,“我是什麼”的邏輯!一種是買方思維,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表達產品,這種思維的邏輯是“你需要什麼”,這是4C類思維模式。一種思維是從買方與賣方雙向思維,就是闡述自己產品的價值同時,兼顧買方的思維方式,你需要什麼,這種思維邏輯是,即說了“你需要什麼”,也回答了你“我是什麼”!還有一種,就是以利益相關者訴求的思維,即沒有從買方價值去表述,也沒有從買方的需求去表述,而以產品特質對公益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影響進行介入,這類多數產品價值觀都是比較強的品牌,比如對環境的影響、對生態的保護等。從不同的營銷立足點來看營銷訴求大致有這四種思維方向,區別如下:

營銷訴求的四個維度總結

第一種:賣方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站在自己賣方的角度,告訴消費者我是什麼,典型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型,以賣方為營銷始點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主要是說明產品自身的優勢與區別,突出自身的賣點。不只是突出產品原料和性能訴求是賣方思維,有些“定位”的訴求也是賣方思維,如方便麵中的“非油炸”就是此策略,但說到底還是把產品信息強行向消費者傳遞。

第二種:買方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4C思維模式,一切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不說我如何好,只強化你需要什麼,典型的《賣柺》思維方式,趙本山老師的《賣柺》給很多營銷人上了一課,有些人說《賣柺》是深刻洞察消費者心理,有的說適時成交的技巧,大凡基本都是說本山老師的“忽悠”水平,實際我認《賣柺》最大的區別不是“忽悠”,而是,至始至終趙本山老師隻字不提“產品”(拐)如何,而是一直強化範偉如何應該需要“拐”,營銷立足點完全在消費者需求上,而不是產品上,趙本山老師沒有說,拐如何的精緻,什麼材質,什麼工藝,也沒有塑造出這副拐是拐中的極品,是品類的代言,這才是不同的營銷思維方向,王老吉也是這個角度進行營銷的“怕上火,喝王老吉”,他沒有傳遞王老吉的涼茶是由什麼材質製造,什麼工藝生產的,而是說,你要是“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只告訴你需要他,“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也是從消費者的需求著眼。

第三種:雙方溝通

這種思維中即表達了產品的功能或者益處,又表達了消費者潛在需求,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比如娃哈哈營養快線,先說“15種營養素一步到位”隨後又說“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匹配的就比較到位,營養快線單品最高年銷售額超過200億,成為新的單品銷量冠軍,還有很多這種需求和供給匹配的案例。

第四種:第三方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是站在更高的利益維度思考,考慮給社會或其他方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對環境、對生態、對社會認知的影響。主要是產品價值觀層面的滲透,要求既有可信度的供給還有比較高格調的價值觀訴求。

以上四種思維方向中,任何一種營銷思維方向,都有其特定的條件。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方向都有優缺點,要看實際情況,各有利弊,沒有更好只有更合適;在做營銷活動中,先確定了思維方向,再去落實具體的方法或者是創意,可能更有幫助,而不至於信馬由韁;如果在競爭中競爭對手採取了其中一種方向,我們採取相對或不同的方向,也可能開闢出一塊小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